“那萬一還就是傷亡慘重了呢?!”
“那也是晉邈與楊難敵互相勾結,裡應外合”
明月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就連看著阿郎的眼神,也莫名的多了幾分驚懼
“公主殿下,這梁州軍民若是沒有一個外敵時時覬覦在旁,又怎麼可能讓他們團結一心,同仇敵愾?!所以隻有狠狠殺一殺這幫氐人”
“胡言亂語!張光與楊茂搜多年情誼”
“哼哼!多年情誼?!那是因為當時大晉依舊強盛,外族隻有俯首聽命的份!”
“”
“可如今天下大亂,外族皆在伺機而動!不然為什麼楊茂搜一病,楊難敵就能帶著氐人前來燒殺劫掠?!他們殺人放火的時候,可曾想過什麼兩族情誼?!所以就算沒了楊難敵,這幫仇池氐人也一定會繼續為禍四方!”
明月沉默不語地蹙著娥眉,心頭卻已是亂成了一鍋
“既然如此,那你為何還不放了李永康?!”
“若是就這麼放了他,那麼誰來替咱們擔這個責”
阿郎的臉色突然變得無比陰沉了起來,甚至直接就從雪地上站了起來,然後自顧自地轉過了身
“阿郎?!你要做什麼?!”
明月忽地的一陣莫名的心驚肉跳,卻不想阿郎已經高舉起了右手,然後對著那群跪地求饒的聯軍將士就是用力一揮!
“啊!”
“啊!!”
“啊!!!”
上百顆鮮血淋漓的年輕頭顱,瞬間就掉落在了那潔白無瑕的雪地上
黃昏時分
揚州,丹陽郡,建業城內
不僅是那些大街小巷
還有各處的酒樓食肆
全都在瘋傳著一首歌
“喂!你聽說了嗎?!秦王司馬業的使者來了!”
“哼!聽說就是一個白胖子帶著一個喝得不省人事的小娃娃?!”
“嘿嘿,那個小娃娃可不簡單,一路上都哼著同一首歌呢”
“什麼歌?!小屁孩一個,總不能還唱著個《十八摸》吧?!哈哈哈!”(這是流傳民間且膾炙人口的小調,兆禎教授在所著《客家民謠九腔十八調的研究》中隻記錄了16段唱詞,金庸先生也在《鹿鼎記》中有提起過。)
眾人頓時一通哄堂大笑,不少人都打算扭頭就走了
“哼哼!那可比《十八摸》還帶勁多了!”
眾人立時一個個都來了好大的興致,全都圍在了那個耍嘴皮的小廝身邊
那賊眉鼠眼的小廝突然嘴角上揚賣起了關子,然後一直等到周圍的人群越聚越多的時候,這才裝腔作勢地大聲哼唱了起來
“南有樂土,鳳凰來儀”
“彼囿群類,翽翽其羽”
“翩彼飛鴞,懷我好音”
“濟濟多士,桓桓成行”
“雍雍喈喈,海內承寧”(此詩是猗頓所作。)
“喂!什麼意思呀?!你他娘的解釋一下啊!”
“是啊,這麼文縐縐的,咱們就是讀過一點書的也聽不懂呀!”
小廝頓時得意洋洋地掃了一眼“求知若渴”的眾人
“你們不懂了吧?!這前兩句是出自《尚書益稷》和《大雅卷阿》中的典故,都是吹噓他們司馬家人才濟濟,天下歸心的屁話,但最關鍵的卻是“翩彼飛鴞”這一句”
小廝賣弄著“死記硬背”來的學問,看著眾人那種崇拜仰慕的眼神,立時興奮的連脖子也漲得通紅了起來
“嘿嘿,普通人自然聽不懂了,可小爺可是學富五車啊!要不是時運不濟,怎麼也是個名士啊!”
“你他娘的少吹牛了!”
“肯定是哪個世家公子告訴了你小子,這才讓你有機會出來賣弄一番!”
“趕緊的!不說咱們可都走了啊!”
“嘿嘿,大家彆急呀!聽說這歌可是世子殿下親自寫的,那姓孫的小娃娃也不知道是不是有意還是無意,就這麼一路唱了過來”
“世子殿下的?!那到底什麼意思呀?!”
“哼哼!你們都沒聽出來?!世子殿下在罵咱們吳人都是蠻夷呢!”
“什麼意思?!”
“哪裡說了?!”
“這“翩彼飛鴞”一句出自《詩經泮水》,說的就是春秋時期魯國征服東夷時的頌歌!誰是東夷?!這他娘的不是明目張膽地罵咱們吳人是蠻夷嗎?!他們司馬家明明是南渡逃過來的,是咱們吳人好心收留了他們,結果咱們在他們眼裡就是他娘的蠻夷!”
“娘的!欺人太甚了!”
“哼!他們司馬家好大的威風啊!”
“娘的!司馬家的人,果然都是一群白眼狼!”
“走!弟兄們,抄家夥,隻要遇到是北方來的,全他娘的都給老子往死裡揍!”
(《晉書·薛兼傳》有一段記載,說是西晉司空張華曾經把“五儁”之一的薛兼,蔑稱作“南金”,而“南金”一詞就是《詩經泮水》裡對南方人的蔑稱,覺得南方人都是給他們魯國人送錢來買平安的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