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根結底,每個人的考量和選擇的角度都有其道理,很難說誰就完全對,誰就完全錯,其真正最核心的一個部分,就是那個事情還沒有發生,目前隻有一部分人說他可能會發生,沒有人站出來打包票。
目前為止,全國十三億人口,唯一可以打包票的就是陳康傑,可是陳康傑也不能跳出來打包票說一定會怎麼樣怎麼樣。陳康傑能說我是穿越來的,我經曆過那個時代嗎?不能啊。可是如果不能這樣說,那陳康傑又還有多少說服力呢?
陳康傑說服何保國,引起趙誌邦的重視,這其中他更多的是從家國情懷以及政治追求的角度做切入,真正的科學論據,陳康傑一樣是很蒼白的。
是,楊宏遠院士一定程度上站在了陳康傑的這一邊,可是其他人呢?國內研究地質的研究地球物理的並不僅僅隻有國家地球物理研究中心和楊宏遠院士一人啊。
陳康傑總不能跳出來先把全國做相關研究的幾千名研究人員給說服了吧,如果那樣的話,他還不如直接挑明他是穿越來的。
中央沒有達成統一意見,就不可能會給西川省一個統一的肯定的政策。
不過,趙誌邦麵對那麼大的阻力,他還是采取了一種迂回的方式來表明他的態度。
就在陳康傑去找他陳情之後沒多長時間,趙誌邦就到西川來做工作視察,在視察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當然是重心,可是,他也特彆的在彙報會上向西川省委省政府強調,要做好地質災害和相關自然災害的預防與保障工作。人民的生命財產高於一切,西川省作為地質災害的多發區,這方麵的工作要高度重視,要有特彆的舉措來落實。
趙誌邦說的這些話,放之四海而皆準,隻不過他在視察彆的省份和部門時,並沒有說過,因此就帶著特彆的意義。剩下的,就看你西川省要怎麼去落實領導的講話精神了,你可以不折不扣去落實,也可以打馬虎眼,反正他的態度,聰明的人已經是知道了。
如果不是在中央受到了阻擊,趙誌邦或許並不會這麼做。說實在話,他這樣的行為,是會帶來某種爭議的。
可是作為最高領導者,意圖得不到落實貫徹,趙誌邦的心情又會是怎麼樣的呢?他跑到西川來說這樣一番話,實際上已經變成不是是否支持陳康傑的問題,而是變成鞏固他自己權威的一個重要行為部分。
換言之,中央沒有明確支持,但是,你們省裡麵可以自己去做,因為也沒有誰跳出來反對啊。
趙誌邦的這一趟視察,就是帶著這種鼓勵的意思。
權利的鞏固,可以由上而下,也可以由下而上。西川省這邊響應了,並且落實了的話,一定程度上就可以看做是趙誌邦的勝利,他的權利就會更加鞏固。
趙誌邦前腳離開西川,後腳西川這邊就炸了鍋。
傻子都看得出來,趙誌邦就等於是來給何保國站台。省裡麵的周永福不是趙誌邦的人,可是何保國是啊,而且還是烙印很深的那種。
於是乎,周永福和何保國的鬥爭就成了白熱化。
趙誌邦不可能明著鼓勵何保國去做鬥爭,但是,他當然也不希望何保國太溫文懦弱。
有了趙誌邦的加持,在省委會上,何保國與周永福做了一番你來我往的交鋒,結果當然是誰也沒有屈服於誰。周永福沒有壓製住何保國,何保國也沒有取得明顯的一個優勢。
周永福是要退休的人了,他明著是不敢得罪趙誌邦的,可是,不代表他就會誠服啊。何況,為了阻止這件事情,他還找了上麵的領導,這個時候他怎麼可能轉彎?
所以,就算趙誌邦來視察了,也說了那麼一番隱晦的話,周永福還是據理力爭,隻要還沒有讓出位置,他就隻能硬抗。
於是,就出現了一幕怪異的舉措,省委沒有達成共識,省政府那邊乾脆自己乾。
在趙誌邦的加持下,何保國已經拉到一批人了,尤其是在省政府裡頭,除了常務副省長耍滑頭表示中立之外,常委副省長和其他三位副省長也都站在了他的這邊。
何保國最明顯的一個動作就是在省政府裡麵成立了一個災害防治領導小組,並且他自己出任組長。
為什麼何保國不在小組名稱裡麵加上“地震”兩個字?這也是他有所顧慮的地方。何保國也要為自己預留退路啊。災害防治領導小組,那就是針對各種災害了,省政府重視這個工作,在全世界都是天經地義的。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