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陷入了沉思。
現在的情況也是類似的,發現了錯誤後,就把錯誤賴在彆的同類身上讓自己獲得滿足。
就算這麼做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它們也要做。
畢竟把錯誤賴在同類身上,自己就會感到輕鬆……這種感覺的根本也是來自思維裡的那些分泌的獎勵物質。
生物有了智慧後,總覺得自己是以理性為主,擺脫了本能的影響。
實際上根本不是……它們一直都被本能所控製,一直都追求著神經深處分泌的那一丁點的獎勵物質活著。
這個文明的所有物種本身就是悲哀的象征。
……它們居然把一點獎勵物質看的比整個種群還要重要。
當研究者產生了這個想法後,它殺光了所有的同類。
準確的說是把它們的‘腦部’給打穿了,但身體卻完好地保留了下來。
它們屬於那種就算沒有腦部也能活一段時間的生物,而研究者則趁著這個時候……給這些同類加裝上了新的腦。
這種‘腦’是它通過研究合成生物的神經結構弄出來的。
在飛逃出來後,它一直都在研究自己帶出來的合成生物神經結構。
最初為的是找出怎麼徹底把合成生物消滅的方法,而它在研究過程中,或者說很早……就已經發現了。
合成生物本身的神經結構和它們自己的非常的相似,而在連接合成生物神經時……它是可以隱約地感覺到周圍彆的也連接上神經的同類。
簡單的說,合成生物神經就像是一個巨大的‘網絡’,所有的生物都能連接進去。
它們能通過合成神經來互相感知。
隻不過以前它們主要感覺到的都是合成生物的意識,對同類的感知是很……薄弱的。
但是現在離開合成生物那麼遠後,在接觸合成生物神經時對合成生物本身的意識感覺的……就沒那麼強了。
反而能更清晰地感覺到同類的意識。
研究者在飛行器上也和幾個和它同樣‘有病’的同伴測試過。
當然這些同伴現在也被它殺了。
雖然它們和自己同樣有病,不受獎勵物質操控,但肯定會和自己有不同意見,可能阻撓到自己。
所以研究者決定讓它自己成為整個種群最後的最後一個幸存者和第一個複蘇者……而這,就必須要借助滅亡它們種群的合成生物幫助。
它以合成生物的神經結構為主,製造了許多機械裝置。
然後再把這些機械裝置裝在同類的腦部位置。
同時,它自己也帶著一段合成神經。
接下來……它就成功了。
它發現自己在接觸合成生物神經時,可以清晰地感覺到那些同類的身體。
同時它進行一些想法的話,它的想法就會通過合成生物神經影響到同類身體,從而控製這些身體動起來。
因為沒了原本的腦,它們的軀體都變成從合成生物的神經接收信號。
這樣,研究者就能控製它們了。
實際上最初研究者都沒想過會成功,畢竟它之前也沒測試過。
但既然成功了。
那它們的種群……必將複蘇。
不過首先要解決快餓死的情況。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