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說就是單純想看它們的反應而已。
再有的原因就是,切葉蟻覺得自己有完全的勝算。
而在戰開始後,事實也的確如此。
切葉蟻完全了解地表上的一切,主要是地麵建築結構到底是如何穩固之類的情報。
它們能輕易弄塌這些建築。
而地表生物完全沒有與地下生物作戰的經驗從而節節敗退。
到了後期,切葉蟻幾乎把這些生物逼到了絕路,在戰爭過程中,它們也看到了地表生物的所有……有意思的部分。持續
像是地表生物一開始對地下襲擊的驚恐,為了如何擬定戰術而持續的爭執,在危機下又不斷地表現出無比的自私和相互合作。
它們最後則將團結合作抗敵視為最高的理念,試圖將一切不同的意識統一起來作戰。
這所有的一切,對於切葉蟻來說……實在是太奇妙了。
琳覺得切葉蟻做的倒是有些像現在的爾什民,為了了解蟻類生物而用金屬液灌入蟻窩,把它們抓回實驗室研究,調查它們的生態差不多。
切葉蟻對地表上這些生物也沒有什麼覺得它們是威脅到自己的敵軍要消滅之類的情緒。
整個過程就是單純的……一種生物對另一種與自己意識形式截然不同的生物的興趣,對這些異己的生命的了解和感歎而已。
因此切葉蟻沒有滅亡這些生物,它們從一開始就是抱著研究和了解的態度。
不過,雖然它們對這些意識獨立的個性生物有了相當多的了解,但並沒有相當的‘尊重’。
準確的說是沒有對個體的尊重。
隻要種群不滅亡就不算死,對切葉蟻來說是這樣的。
因此個性生物死的時候叫的再慘,它們也很難體會那種情緒。
所以切葉蟻摧毀了大部分城市,也沒有任何的‘罪惡感’。
在戰爭的後期,切葉蟻製造出了一些個性個體,這些個體本質上就是對個性生物研究從而誕生的產物。
琳發現它們製造的兵種和腦袋蟲早期類似,主要是讓兵種在幼蟲期間發生‘核信息變異’而誕生不同的‘能力’。
這需要龐大的數量和時間,不過切葉蟻並不缺這些。
後來切葉蟻對核信息的調控也變得越為精準,從而弄出了這麼一些個性個體。
個性個體誕生的目的本身就是用來混進地表生物文明群中,對它們進行更深刻的調查。
這個做法也算很成功。
因為在地表文明逃到虛空中,這群個性個體依舊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它們持續給切葉蟻很多的情報,讓切葉蟻了解這些生物在虛空中遭遇了什麼,經曆了什麼。
這些個性個體能獨立繁殖,而且還有很多用處都是切葉蟻弄的。
這讓這些逃走的文明大多數都沒處理掉這些個體。
切葉蟻一直都在期待著能與它們再度進行接觸。
實際上有些文明也這麼想。
在虛空發展一段期間後,它們有試著返回去……它們覺得自己的實力足夠強大,可以把地表的切葉蟻給完全消滅。
不過它們沒想到的是,切葉蟻已經有了巨大的變化。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