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它通過調查彆的文明生物留下來的屍體之類的東西,發現了許多生物的思維裡著一些能和空間接觸的結構。
隻不過彆的文明生物沒有像是現在這群文明生物那樣聯係的那麼緊密,它們接觸的很淺,就是大概會在做夢的時候,或是進行深度想象的時候感受到一些特彆的感覺。
而它們的一些記憶思維之類的,也會流入它們連接的空間中。
至於連接的空間顆粒生物也才發現,原來每個物種文明都有一個類似的思維空間。
這些物種腦部的連接結構越大,這個空間也會越大。
不過,即使是文明滅亡了,這些空間還是不會消失,而是維持在很小的一個程度。
這個很小大概就是數百米的直徑,至於現在還活著的唯一文明的空間,則有十多公裡大小。
之前顆粒生物沒有發現這些空間的所在,現在它根據線索發現了它們實際上主要就是根據幸存的文明生物腦部製造的裝置讓它發現了這些空間。
它發現,每個文明內的思維空間裡都有不少的殘留物。
這些東西被顆粒生物稱為思維藤蔓。
這算是文明生物在空間裡的腦,現在這個幸存的文明的空間裡這種藤蔓就生長的很豐富。
而彆的文明它們滅亡了,留下的就隻有藤蔓的殘骸而已,不過顆粒生物認為,即使是這些文明還在的時候,它們空間裡的思維藤蔓也不多,因為它們和空間的聯係很小。
除了這些思維藤蔓的殘骸之外,它還發現了一些特彆的物體。
這些物體看起來像是一顆顆銀色的球體,直徑有數十米。
看著像是有實體,但卻是無法碰觸的東西至少顆粒生物沒有方法直接摸到它們。
而且,這些球體還在慢慢地變小。
隨著球體的變小,顆粒生物也發現恒星管道的記憶增在慢慢地增加,似乎這一切都和這些球體有關聯。
顆粒生物用各種它知道的方法和檢測功能去調查這些球體,後來還是通過模仿文明生物的腦的裝置接觸球體時多少感受到了球裡的信息。
顆粒生物發現,這些球體實際上就是它一直都在尋找的收藏家的腦。
收藏家將自己的意識隱藏在這種地方,通過這些思維空間管理著所有的文明。
它甚至可以直接窺探所有生物的想法,同時自己也很難遭受到攻擊。
但它為什麼會選擇在這裡死亡呢
這些球體,就是收藏家的思維,不過它們現在都在慢慢地消亡,並彙聚到一個地方。
也就是最大的那個幸存文明的思維空間裡,在那裡,這些記憶數據沒有直接形成可以看的到的球體,而是回蕩在整個空間裡。
同時,裡麵還混雜著恒星管道的記憶。
這是為什麼呢
顆粒生物找到了答案在那個被抓獲的奇跡生物那裡。
實際上收藏家就是恒星管道。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