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再如前世包宇剛一般,前前後後花了三十多億資金,也才拿到百分之四十多的股權。
隻能說,夏禹的行動,偶然性太大了,這世上除了他這個重生者,其他人都做不到。
夏禹坐在桌子上,指關節敲擊著桌麵,雙眼出神細,內心卻細細盤算著自己的收獲和實力。
再拿下九龍倉集團6225的股權後,銀河基金原本還剩下1327億港幣的流動資金,現在為了完全控股九龍倉集團,回購股票又再次花費了585億港幣。
所以銀河基金的資金隻剩下742億港幣。
不對,現在已經沒有這麼多了,畢竟這幾天夏禹在瘋狂地侵吞怡和財團的資產。
這一次,夏禹在股市上不停地收購股票,然後反手賣給李召基、郭德勝等人,賺取一筆筆豐厚的差價。
若論股市搶貨能力,九鼎證券和銀河基金在夏禹的指揮下,變得十分強勁。
現在不管是香江華資還是英資,奧門的何宏燊都跑過來了,甚至東南亞的華人大家族,以及台省的大家族,都帶著大筆資金使命往香江擠,要分享這次饕殄盛宴。
雖然怡和財團公司很多,但是上市公司的數量,放到這麼多豪門和富豪麵前,依然顯得不夠分,幾家搶一家公司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這種情況下,就顯現出夏禹的價值了,夏禹搶購到股票,反手賣給某位大佬,那位大佬出以高一些的價格收購,還得感謝夏禹。
這種輕鬆的活,給夏禹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幾天下來,就賺了近兩千萬港幣的利潤。
在怡和財團旗下,有一家上市公司最顯眼,也是怡和財團這一係最大的公司,那就是市值已經飆到六十億以上的置地集團。
原本置地集團就近五十億的市值,雖然凱瑟克家族出事了,但是股價並沒有跌多少,因為置地集團實在太龐大了,股價很難被打壓。
再一個,盯上置地集團的大佬也太多,根本沒辦法一直齊心合力打壓股價,麵對誘人的置地集團,總有人擔心搶不到足夠多的股票,便早早地就沒有耐心,跳出來搶購股票。
如此一來,置地集團的股票也就跌了兩億不到,又在激烈的搶奪中迅速上漲,直至輕鬆五十億大關之後,又迅猛地突破六十億港幣的關口。
怡和控股擁有置地集團35的股權,除此之外,就隻有一些小股東,剩下的股票都在公眾股民和機構手中。
凱瑟克家族一倒,怡和財團如一盤散沙,置地集團沒了怡和財團罩著,立馬像脫了衣服的美女一般誘人。
現在為了搶奪置地集團,眾多大佬狗腦都打出來了。
華資這邊,明麵上就有郭德勝、李召基、鄭裕同、包宇剛、何宏燊、董家、周家、林家、邱家等參與其中。
而英資這邊,太古財團攻勢最猛,就連和記黃埔和會德豐都忍不住衝了進來,剩下其他英資家族也加入其中。
香江最大的地產公司,這可不是說著玩的,誰要是吃下了,絕對能讓家族興盛百年。
哪怕喝上一口湯,都夠收益許久了。
當然,置地集團畢竟太大了,並不是某個家族和財團吃得下的,除非有幾個銀行支持。
而怡和控股手中握著的35的股權,也不是那麼容易爭奪的,凱瑟克家族的其他支脈畢竟沒徹底傻掉,知道哪些能賣哪些不能賣。
其他公司可以賣掉,但是對於置地集團,凱瑟克家族的其他支脈意見幾乎出奇的一致,那就是絕對要保下來,隻有如此,家族才不至於徹底衰弱。
如果什麼都賣了,光有錢沒事業,有個屁用!
對於置地集團,夏禹同樣眼熱,但是他想了想,便沒有參與其中。
他已經拿下了怡和雙翼之一的九龍倉集團,雖然九龍倉集團市值比置地集團差很多,但是那也是因為經營不善導致股價低迷。
實際上九龍倉的價值並不會比置地集團少太多。
他已經完完整整吃下了一個九龍倉集團了,要是再去爭奪置地集團,那拉的仇恨可就大了,難保不會被聯合抵製出去。
更何況,相比較置地集團,他還是更喜歡和記黃埔,他的流動資金不足以支撐他收購這兩大巨無霸。
當然了,因為祁德尊的警惕,短時間內,和記黃埔是沒辦法收購了,他又不收購置地集團,這些流動資金也不能閒著。
怡和財團旗下的好東西還是很多的,特彆是未上市公司中,也有許多價值不菲的大型公司,夏禹就瞄準了三個!
恰逢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這三個公司,他一定要吃到嘴裡,誰也彆想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