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你拍電影會不會失敗,開院線基本是穩賺不賠的!
現在院線都是施行保底費製度,是徹底偏向院線的,這種製度執行了幾十年。
舉個例子,假如製片方拍了一部電影,要是包下了一條院線,要是一周保底費用兩百萬,如果一周票房正好達到了兩百萬,那麼這兩百萬全是院線方的,交了保底費,製片方拿不到一分錢。
要是一周票房超過了兩百萬,超出的部分才是電影發行公司的,發行公司再扣一部分,才是電影製片方的。
如果一周票房低於兩百萬?
那麼不好意思了,製片方拿不到一分錢票房分成,不僅如此,缺了多少必須補回來,不然彆想拿走電影拷貝。
也正是因為這種製度,院線方的話語權十分大,製作方普遍低聲下氣。
不僅如此,許多電影拍攝出來後,製片方對電影沒信心,所以乾脆寧願影片爛在倉庫裡,也不拿來電影院放映,因為放映了有很大幾率會賠的更慘,不僅要賠電影製作費用,還要賠影院保底費用。
當然,也因為這種情況,院線的生意也相對冷淡,有時候一些院線都沒什麼生意。
雖然院線公司基本穩賺不賠,但是賺的也不會多。
甚至有些很偏僻的獨立影院,甚至可能會虧本,隻因沒有客流量,也沒有電影發行方找上門來。
“咚!咚!咚!……”
夏禹眯著眼睛,中指有節奏地敲打著桌子發出聲響。
“看來還是得從院線方麵入手,先抓住話語權,不然要是冒冒然進入電影行業,很有可能會被聯手抵製,邵老六是肯定會這麼乾,嘉禾估計會怕我進來用資本攪局,也會抵製我。”
“沒錯,就從院線入手,有了院線,什麼都好說!”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眾號免費領!
電影產業的三個基本要素製造、發行、院線。
其中院線雖然處於電影產業的最下遊,但卻是電影產業中最最重要的環節,分量和話語權比製作、發行重了不知多少倍。
院線是重資產運營,門檻十分高,再想搞出規模,投入更是大,不是誰都玩得起的。
但是對知道香江地產行業市場的夏禹來說,進入院線市場,除了增加話語權,同樣是一個不錯的投資。
買下現在的那些電影院和戲院,連地皮一起買,長久來看,絕對穩賺不賠,還能為自己的電影事業作為強助力。
至於電影製作公司,收購或者入股一家就可以,多簡單的事!
比如這家思遠影業就不錯!
思遠影業公司,是由吳思源於1973年前創建,五年下來,也拍了八部電影,票房有高有低,但是總體來說還是盈利。
剔除掉公司的流動資金,目前按體量和影響力來估計,思遠影業公司價值也就在五百萬六百萬左右。
但是如果《醉拳》火了,並且大賣,思遠影業公司的價值就會上升一大截。
思遠影業裡麵有兩個導演,分彆是是吳思源本人,以及他的老師袁禾平,除了他們這兩個最重要的核心人才,公司經過五年經營,還是積累下了一批人才,電影製作的整條線需要的人才都有。
也許不會各個都很精,但是很全!
看過這個資料後,夏禹有了收購的打算。
有著後世金像獎主席的吳思源,以及香江第一動作指導及導演的八爺袁禾平,思遠影業公司有被他收購的價值。
到時候就看吳思源願不願意賣了。
對此,夏禹結合對吳思源的印象,還是有一定的信心。
電影公司有了目標,接下來就該思量如何搞條院線。
想到這,夏禹又再次翻看了資料,認真地看著香江的院線市場情況。
如今的香江電影院數量,經曆過殘酷的淘汰後,已經大幅縮減,從1969年時巔峰時候的180多家,降到了1978年的80家。
其中有名的院線有五條,電影院數量加起來有55家,剩下25家是獨立電影院。
五條院線,實力從大到小分彆是邵氏、嘉禾、雙南、麗聲和安樂。
邵氏院線屬於邵家,在香江一共擁有16家影院,銀幕數量香江第一,但是幾乎隻播放自家邵氏影業產的電影。
而香江邵氏院線是整個邵氏院線的一部分,整個邵氏院線遍布整個東南亞和港澳台,邵家幾十年打拚下來,擁有130多家電影院,加上代理的,發行網絡覆蓋200多家電影院,妥妥地東南亞院線龍頭霸主。
香江第二大的院線則是嘉禾院線,擁有19家電影院,雖然數量比邵氏院線多,但是很多都是小影院,銀幕和座位總數比邵氏院線少。
嘉禾院線產權也不是隻屬於嘉禾電影公司,因為19家電影院中,屬於加盟的就有11家,整條嘉禾院線一般隻播放嘉禾電影公司產的電影。
第三大的則是雙南院線,屬於大陸背景的左派院線,由11家電影院組成,一般隻播放大陸及香江左派電影,對影片審核十分嚴格,商業娛樂電影很難在雙南院線上映。
還有一點,在雙南院線上映了的電影,無法進入台省市場,會被台當局列入黑名單,甚至波及公司、導演和演員。
第四大的則是麗聲院線,隻擁有4家電影院,但是因為這4家電影院,除了有龍頭的麗聲戲院,另外三家也是大中型電影院,所以銀幕和座位數量排在第四。
除此之外,資料上還特彆標注,麗聲院線的擁有者是九龍建業和九龍巴士的掌控者九龍雷氏家族,而且麗聲院線的老板雷決坤似乎有意進入電影市場,但是隻是一些風聲,現在還沒什麼舉動。
第五大院線,則是安樂院線,是一家西片院線,專門放映歐美電影,一共有5家電影院,老板是江至強,同時也是安樂電影公司的老板。
但是安樂電影公司一般不拍片,專走發行網絡,所以江至強在歐美電影界建立了不錯的關係。
剩下的25家獨立電影院,大小不一,有龍頭戲院的太平戲院,也有兩百多座的小型電影院,地段有好有壞。
看完之後,夏禹的目光定格在安樂院線上麵。
根據資料來判斷,這條院線是最容易被收購的,老板江至強,夏禹前世也是聽過名聲的,李銨的《臥虎藏龍》還有國師的《英雄》都是他推出去的,曾被《時代周刊》評為“亞洲電影的英雄”。
要是把安樂院線收入麾下,借助江至強的人脈,夏禹的大資金投入很快就會取得效益。
以安樂院線為根基,再收購一些大中型獨立電影院,很快就能與邵氏院線和嘉禾院線分庭抗禮。
並且有著安樂電影公司強悍的發行網絡和江至強的人脈,對於他後麵的國際戰略也很有脾益。
不用想了,就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