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最強大亨!
伊藤洋華堂便利店和711便利店的競爭,被島國整個便利店行業所關注。
前者是實際上的店鋪最多的連鎖便利店龍頭,除了品牌換了,經營體係和管理體係都是一樣的,戰鬥力依舊強悍。
後者目前雖然僅有一百家便利店,在島國便利店行業連前十位都進不去,經營體係和管理體係也還處於磨合期,但是卻擁有著島國最出名的品牌。
對於羅森便利店、全家便利店、is便利店、每日便利店、新的一天便利店、大眾便利店、seiart便利店等一流連鎖便利店公司而言,這兩家都擁有著巨大的威脅。
特彆是在東京及周邊範圍內,二者的激烈競爭,讓其他便利店公司直觀地感受到了壓力。
東京,羅森便利店株式會社。
社長青木豪,原本是島國最大的零售集團大榮集團的副總裁,在1975年4月,接受集團任命,擔任新組建的子公司羅森便利店株式會社的社長,至今已有八年時間了。
在他的努力下,羅森便利店雖然實力沒有原本的711便利店那麼雄厚,但是也成功擠入了島國便利店領域前三強,位列711便利店和全家便利店之後。
羅森便利店的根據地實際上是在島國關西地區,也就是在近三年,在認為根據地穩固之後,才擴張到了關東地區。
而東京作為關東地區最核心的城市,青木豪理所當然地將東京當做了公司擴張戰略的一個必爭製高點。
為此,青木豪在獲得母公司大榮集團的批準之後,還將羅森便利店株式會社的公司總部都遷到了東京。
幾年下來,在東京及周邊領域,一共擁有75家羅森便利店,論數量已經跟全家便利店差不了多少,和原本的711便利店(後麵統一改為伊藤洋華堂便利店)的差距也拉得很小了。
隻不過羅森便利店畢竟是近幾年剛殺進來,隻是成功站穩了腳跟,在客流量和營收方麵離前麵兩家還有一定的差距。
為此,青木豪曾多次召集高管和智囊團商議,用了很多的辦法,試圖提升各項數據。
隻不過這幾天伊藤洋華堂便利店跟711便利店競爭,東京範圍內又多出了一百家的便利店,讓整體市場競爭強度又提升了一個級彆。
東京範圍內的人口就在那個範圍波動,消費需求也是差不多固定的,多了一百家便利店,且兩家公司還大搞營銷,對於羅森便利店這些沒有做營銷的公司而言,負麵影響不言而喻。
“9月11日13日這三天,我們東京區域的75家門店的單店日均營業額降了20以上,14日當天,我們的營業額有所回升,但是跟正常時期相比,還是有113的降幅……”
“我們必須有所行動!”
“第一,解決我們當前麵臨的危機。”
“第二,從這一次的危機中,尋找到機遇,帶領公司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高層會議上,青木豪神色嚴峻地將近些天的營運數據做了個詳細地介紹,並且對本次會議的主題做出了強調。
“社長,東京區域的門店,我們的營業額下跌,但是在其他區域,我們的各項運營數據都普遍上漲,這一部分客戶,肯定是從伊藤洋華堂便利店轉過來的。”
“我相信伊藤洋華堂便利店流失的客戶,不止來了我們這裡,其他便利店品牌也是受益者。”
“可想而知,伊藤洋華堂便利店損失絕對不會小。”
“過去這麼多年,鈴木敏文等人一直壓在我們頭上,我覺得我們絕對不能放棄機會,要重點針對伊藤洋華堂便利店,借此機會一舉登頂。”
會場唯一一個女性高管起身提議道。
但是在她剛坐下,又有一位高管站了起來,發表了不同的看法“伊藤洋華堂便利店是要打壓,但是我認為我們得先將711便利店打壓下去,現在是最好的機會了,我們絕對要下大力氣去打壓,最好讓711便利店這個品牌在國內消失。”
“我去實地調查過711便利店的運營情況,這家從香江過來的便利店,僅僅是依靠著711便利店的品牌,就能夠達到我們過去六七年才擁有的單店客流量,這無疑是十分恐怖的,可見消費者對711便利店的品牌認可度極高。”
“現在711便利店還沒有站穩腳跟,鈴木敏文肯定也會針對711便利店,如果我們也打壓它,那麼711便利店倒下的可能性很大,即使不倒下,他們想要快速擴張也不可能了,流出的客戶就是我們能夠爭奪的蛋糕。”
話音剛畢,分管運營部門的經理提出了另一個意見“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沒必要刻意打壓711便利店,因為即使我們不做,伊藤洋華堂便利店也會去做,而且會下死手,我們沒必要將精力放在這上麵,並且還拉來711便利店的仇恨。”
“伊藤洋華堂便利店和711便利店,背後都有雄厚的資本支撐,想要讓這兩家都倒下,難度極高,並且耗時絕對不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