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最強大亨!
“夏先生,政策方麵,港府已經對這三大塊行業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力度,但是歸根結底,還是需要市場主體起到支撐作用。”
“港府已經積極進行招商引資,但是這幾大行業,外資巨頭不感興趣,本土資本投資力度較小,難以見到成效。”
“特彆是石油化工行業,自從我們香江確定發展戰略以來,受到了極大的掣肘,都是來自星城的,麵對星城的競爭,香江很難吸引到巨頭來投資。”
蘇行健說完難處,無奈地看向夏禹。
市場經濟就是這樣,政府隻能是起到引導和輔助作用,歸根結底還是要看資本願不願意投資,如果資本不願意,那就坐蠟了。
這三大行業中,潛力最大的是石油化工行業,但是現在上半年的經濟增加值才1786億港幣,全年下來也就三十多個億港幣,除了一些本地資本小規模投資的企業外,也就是加油站市場的貢獻了。
不是港府不努力,實在是星城太陰險了,利用自己已經擁有的市場地位和優勢,不斷給香江搞破壞,讓國際石油巨頭放棄在香江投資。
這是要將香江的石油化工市場扼殺在最開始階段,避免未來的競爭。
“夏先生,今天我特地把星城石油化工行業的發展情況報告帶過來了,這是我特地讓人調查的。”
說著,蘇行健又拿出了一份文件遞給了夏禹。
夏禹沒有多言,接過報告便看了起來。
星城石油化工行業的現狀逐漸被夏禹獲悉。
麵積比香江小的星城,幾乎沒有任何礦產和石油資源,此時卻已經是亞洲有名的煉油國,躍居亞洲第一大煉油中心,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僅次於美國休斯敦和荷蘭鹿特丹。
星城的煉油產業,已經成為星城經濟成就的主要支柱之一,目前占據了星城整個工業產值的百分之三十七,石油產品出口額占據了星城出口總額的三分之一!
這一切,還得從二十多年前說起。
在1960年時,星城幾乎剛剛取得自治權,就想著結合自身的情況,為星城找出合適的發展道路。
當時,星城政府采納了荷蘭經濟學家阿爾伯特·溫斯敏團隊為其設計的工業化方案,將石化工業作為支柱產業發展。
在這一產業規劃的指引下,星城引進了首批大型跨國石油巨頭落地,如1961年進入的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1964年進入的英國石油公司、1966年進入的美國埃克森石油公司等。
然後在1973年,有了十分關鍵的一步,那就是星城發展銀行與英國石油公司、雪佛龍旗下加德士石油公司在那年共同投資成立了星城煉油公司。
目前星城煉油業擁有五家煉油廠,分彆屬於星城殼牌石油公司、星城埃克森石油公司。星城莫比爾石油公司、星城煉油公司和英國石油公司。
五大煉油廠,產能最高的是星城殼牌石油公司,日煉油量為44萬桶,接下來分彆是星城埃克森石油公司的225萬桶日,星城莫比爾石油公司的20萬桶日,星城煉油公司的155萬桶日,英國石油公司的25萬桶日。
總計1045萬桶日!
全年下來是38億桶年,折合煉油產能5300萬噸年!
當然,這個產能是滿負荷開工的情況下的產能,實際上星城五大煉油廠的開工率是百分之八十左右,高於歐美發達國家的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
現在日煉油量為844萬桶日左右,其中有174萬桶是本國消費,34萬桶用於出口,33萬桶則是為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孟家拉國和其他油商代加工的。
而在出口的34萬桶中,最大市場是島國,吸收了百分之二十二的出口額。
其次是香江,吸收了百分之十八的出口額,約62萬桶日!
即使按照現在的情況,香江一年就得從星城進口三百多萬噸石油。
而香江目前的石油消耗量,平均為每日138萬桶,預估全年將達到七百萬噸,基本是依賴進口!
所以星城對香江出口的石油,占據了香江石油進口量的近一半份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