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最強大亨!
石油化工行業有了光明的未來,隻要等待太平洋石油公司的煉油廠建成並投產,就將跨越式發展。
那麼三個落後的產業,就還剩下大健康產業和旅遊娛樂業了。
而兩個產業,還是需要他來起到頂梁柱的作用。
所以這天,夏禹親自去了九鼎醫藥集團。
在門口迎接他的,是九鼎醫藥集團總裁,兼子公司太極藥業總裁的張穀峰。
“董事長,歡迎您的到來!”
“嗯,穀峰,好久不見,精氣神不錯嘛!”
夏禹看著麵色紅潤的張穀峰,打趣地說道。
張穀峰笑著回答道“董事長,這還多虧了李院長,教導我該如何養生,還給了開了療養性地中藥。”
他作為香江最大的中藥全產業鏈公司的總裁,就是公司的大招牌,若是他的身體都調養不好,那太極藥業的招牌就得打一個問號了。
“養生好啊,身體是最大的本錢,有一個健壯的體魄,才能夠有足夠的精力去做工作。”
“走吧,帶我進公司走走。”
夏禹略有感慨地說完,闊步朝著公司裡麵走。
張穀峰立馬亦步亦趨地跟隨。
“公司的情況如何?”
“跟我說說中醫藥這塊的就行,西藥的不用說。”
一邊走,夏禹一邊詢問起了公司的情況。
張穀峰在這一塊的功課做得很紮實,脫口而出回答起來“董事長,中醫藥這塊,目前就是一大兩小的情況,一級子公司太極藥業,以及兩家二級子公司養生堂和仁元堂。”
“太極藥業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是三大塊,分彆是中藥配方顆粒業務、成藥業務和中藥飲片業務,今年上半年,公司總營收為1248億港幣,淨利潤為239億港幣。”
“其中中藥配方顆粒業務營收為822億港幣,占總營收比例為659。”
“成藥業務營收為306億港幣,占總營收比例為245。”
“中藥飲片業務營收為12億港幣,占總營收比例為96。”
“兩家二級子公司,養生堂的規模比仁元堂大一倍多,分列香江該領域的第一位和第二位。”
“目前養生堂擁有門店數量72家,遍布港澳台和東南亞,上半年營收為554億港幣,淨利潤為9476萬港幣。”
“仁元堂的門店數量更少,為28家,上半年營收為229億港幣,淨利潤為3938萬港幣。”
……
根據張穀峰的介紹,夏禹心中有了底。
九鼎醫藥集團,光是中醫藥種植、研製和銷售這一條龍上,今年上半年營收就高達2031億港幣,淨利潤在373億港幣左右,無愧為香江的中藥行業老大。
“炮製後的中藥在哪裡,帶我去看看。”
“好的,董事長,請跟我來。”
過了一會兒,張穀峰帶著夏禹來到了一個巨大的廠房,這是一個專門用於儲存中草藥的倉庫,從大廳上的一副倉庫布局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巨大的倉庫被劃分為密密麻麻的小區域,上麵還標注了編號和名字。
諸如001土荊皮、009木鱉子、105太子參、208天冬……521胖大海等等。
可見這些小區域,都是單獨的小倉庫,針對性地存放中草藥,避免藥材混存導致藥性發生變化。
張穀峰叫來了倉庫的負責人,帶領大家去看看藥材存放的現狀。
夏禹最關心的,是藥材的品質!
當走到了088號粉葛根倉庫時,夏禹看到了存儲的粉葛根,都是顏色偏黃的粉葛根,沒有那種純白色的。
賣相看不起並不是那麼好看。
看到夏禹拿起一塊粉葛根細細打量,在張穀峰的示意下,一旁跟隨的倉庫負責人解釋道“董事長,這種粉葛根就是真材實料的,通過繁瑣的古法程序炮製,品質極佳,賣價也是全港最貴,市麵上有一些賣相很好看的,基本是用硫磺熏過的,藥的性味已經發生改變,同時還會對服用者的身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夏禹看了他一眼,表情嚴肅地說道“藥材是中醫藥的根本,藥材壞了,這個行業也就壞了,一定要恪守原則。”
“董事長,公司成立之初,就定下了‘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宗旨,從中草藥種植到炮製和儲存等任何一個環節,都是精益求精。”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太極藥業的藥材才能夠在短時間內成為香江的龍頭老大,旗下的養生堂和仁元堂才能夠穩步擴張。”
“我們太極藥業在同行這裡,以及養生堂和仁元堂在消費者那裡,可謂有口皆碑。”
張穀峰忙說道。
“嗯!”
“這樣就好,要繼續保持,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我們要立誌做成百年老店,質量是命脈。”
夏禹露出滿意的笑容,再次叮囑道。
“是!”
張穀峰忙低頭應道。
“走吧,繼續去看看其他藥材。”
……
在藥材倉庫先後看了七八種藥材,品質都讓夏禹很滿意。
雖然他不懂中藥,但是從藥香、外觀和色澤等方麵,大概判斷出藥材的好與劣。
之後,夏禹又特地去看了公司的科研部門,以及中藥配方顆粒的製藥廠,以及成藥和部分中藥飲片的製作工廠。
一切都欣欣向榮,管理也很到位,讓夏禹十分滿意。
最後,夏禹又返回了太極藥業中張穀峰的辦公室。
他想要知道,在太極藥業一片繁華之下,到底還隱藏著多少已知的風險。
“穀峰,說一說公司現在還有哪些風險,或者是困難。”
喝了口茶之後,夏禹靠在沙發上,輕聲詢問道。
張穀峰坐直身子,沉思良久後,說道“董事長,公司各項業務都正常開展,總體而言比同行發展地好,我們也擁有巨大的優勢。”
“要說困難的話,應該是隻有一點,也是李院長指出來的。”
夏禹眉頭微挑,竟然是他師傅李春秋指出來的,這就引起他的重視了。
李春秋絕對是中醫大國手級彆的存在,他都要指出來的問題,絕對不會小。
“什麼問題?”
夏禹輕聲追問道。
張穀峰說道“就是中藥材的使用這塊,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和界限,有一些能力淺薄的中醫或者一些假中醫,在亂用藥,危害中醫藥的名聲,製約了整個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