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最強大亨!
“胡博士,帶我去一趟半導體辦公室,我有些事想跟你聊聊。”
“好的,董事長,請跟我來!”
胡正明是典型的研究人員性格,十分地儒雅隨和,聽到夏禹的話之後,微笑著帶著夏禹和霍建寧進入電梯,前往天工半導體實驗室的樓層。
“胡博士,這一次集團會新開設一係列的公司,其中半導體領域將會是重中之重。”
“所以馬上,您這邊的工作壓力就會大很多,還需要您帶好團隊。”
胡正明微愣,笑容反而越發燦爛,毫不猶豫地說道“董事長,對於我們做科研的人來說,最不怕的就是有研發項目,最怕的反而是有力無處使。”
“您給我們這麼好的科研環境,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當中,我們一定全力以赴完成公司安排的任務。”
夏禹滿意地點點頭。
這時,電梯剛好到了指定樓層,他笑著說道“先到實驗室再跟您細說吧。”
“好的,這邊請!”
說罷,胡正明帶著夏禹朝一個方向走去。
很快,三人就到了實驗室的準備間,換好衣服之後,便走了進去。
“董事長,這間實驗室是最大的一間,科研人員大部分都在這裡做研究。”
“有一些特殊要求的實驗,就會去其他一些更小的實驗室。”
進入之後,映入眼簾的是穿著白色科研服的研究員三三兩兩聚集,圍在一部部機器或者儀器前,胡正明立刻介紹起來。
“過去看看。”
夏禹微微頷首,邁腿朝著一處人群走去。
“董事長!”
“老師!”
“董事長……主任……”
看到夏禹等人到來,正在研究的研究員立即向夏禹等人問好,其中一個人喊胡正明老師。
夏禹看向他,果然是梁孟鬆,這小學生發型跟後世一模一樣。
“你們好。”
“現在你們主要是做哪方麵的研究?”
“董事長,我們目前正在全力研發3微米的芯片製造工藝……”
梁孟鬆是這項研究的主力,他直接向夏禹彙報起來。
夏禹靜靜地聽著,儘管這些深奧的技術他並不能都聽懂,不過一些常識他是知道的。
在梁孟鬆說完之後,夏禹突然問了一個關鍵的問題“現在國際上的主流芯片技術達到了哪個層次?”
梁孟鬆有些尷尬,但還是如實回答“董事長,全球頂級的芯片公司,都已經進入到量產1微米規格的芯片了。”
“去年10月,美國英特爾發布的80386處理器就是采用了1微米的製造工藝。”
“我們目前的研發進度確實比較滯後,不過我們會全力突破,目前1微米的製造工藝項目已經開始了一段時間了,在這個領域研發出了7項技術專利。”
“嗯,我知道了。”
“有壓力是好事,要將壓力轉化為進取的動力。”
夏禹微笑著鼓勵道。
“你們繼續吧。”
“胡博士,我們去那邊看看。”
……
夏禹在天工半導體實驗室呆了近一個小時。
這一個小時裡,他也將天工半導體實驗室的情況了解了個大概。
目前天工半導體實驗室有37個研究人員,但是人員結構和研究方向卻有些複雜。
在人員上,其中過半都是大陸挖來的研究員,普遍年紀較大,領頭的技術大牛是一個51歲的老教授,名叫蘇明生,來自鄂省的漢城無線電元件三廠,在光刻機研發領域有很強的實力。
之所以這一位老教授被挖來香江,原因很現實卻又很讓人無奈。
因為大陸方方麵麵都要外彙,而從六十年代起搞了二十多年光刻機自主研發的漢城無線電元件三廠,也因為項目被下馬,缺少了國家經費支持,導致二十多年的技術研發停滯,所以蘇明生一身所學無所施展,才被天工科技實驗室挖來了香江。
而從與蘇明生的溝通中,夏禹得知了大陸光刻機自主研發的情況,在1965年時中科院就研發出了65型接觸式光刻機,到了1980年,水木大學更是成功研製出第四代分,光刻精度達到3微米,接近國際主流水平。
隻是現在,下馬幾年了,大陸已經與國際上有了代差。
仔細想想,現在天工半導體實驗室還在研發3微米的芯片製程工藝,而1980年大陸就能夠自主研發出精度達到3微米的光刻機。
而現在,已經是1986年了!
一瞬間,夏禹遺憾之餘,也大感慶幸,還好他打算布局了。
大陸積累的數量龐大的科研人才,雖然這幾年被耽誤了,但是實力是絕對有的,現在他去挽救還來得及。
言歸正傳。
目前天工半導體實驗室因為人手問題,研究地不夠全麵。
其中以胡正明和梁孟鬆師徒為首的一半人員,在研發芯片製程工藝。
而以蘇明生為首的一部分人員,則在研發光刻機。
了解到了真實的情況,夏禹就得稍微調整一下自己來之前做的計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