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最強大亨!
“是的。”
“能夠調查到的涉及信息都在這裡了,已經經過了提煉。”
馬千軍說完,將文件袋遞給了夏禹。
打開袋子看了看,發現裡麵的文件比較多,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看得完的,夏禹消了現在看的念頭。
他微笑頷首“行,我這兩天先看看。”
“這段時間,你就先不要離開香江了,有事情直接安排下麵去做。”
馬千軍點了點頭,乾練地應道“好。”
隨後,馬千軍簡單地喝了杯茶,便選擇了離開。
他就是這樣的脾氣,跟夏禹坐在一塊,絕大部分時候除了談工作,也不會主動找話題,乾坐著反而不自在。
夏禹沒有強留,目送他離去之後,喝完杯中之茶,將小籃子中剩餘的魚食倒進了池塘裡,之後拿起文件袋回了屋裡。
……
烏克蘭的局勢,確實很複雜。
這跟烏克蘭本身的曆史、文化和政治傳統有關,又與紅蘇有關,多方因素交織,想不複雜都難。
這也導致情報的搜集和整合工作十分難做。
但是以羅網的能力,還是將錯綜複雜的情況調查地比較清楚了。
在不提升到紅蘇這一層麵上而言,烏克蘭政壇一直以來都是兩大派係,分彆是東部派係和西部派係。
原因在於,烏克蘭東部和西部在曆史際遇、文化傳承、政治傳統,尤其是經濟基礎等問題上都有天壤之彆。
在烏克蘭東部,以軍事重鎮第聶伯彼得羅夫斯克為政治勢力中心。
而在烏克蘭西部,則以烏克蘭首都基輔為政治中心。
雖然基輔是烏克蘭首都,但是命令不到東部政治勢力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之所以出現如此情況,這跟烏克蘭東部第聶伯彼得羅夫斯克政治團體幾十年來已經成了參天大樹有關,也與其城市定位有關。
第聶伯彼得羅夫斯克政治團體影響力不僅在烏克蘭境內,而是能夠製霸整個紅蘇,堪稱紅蘇境內政治勢力兩極之一。
兩極分彆是“第聶伯彼得羅夫斯克幫”和“聖彼得堡幫”。
“第聶伯彼得羅夫斯克幫”是民眾的戲稱,又被稱之為“勃烈日涅夫幫”。
打造這個政治團體的,是紅蘇的第四任一把手勃烈日涅夫,在位時間為1964年至1982年,一共十八年時間。
在任期限僅次於斯達舒。
不是他不想乾的更長,而是因為突發心臟病去世,否則十八年絕對不會是他的在任極限。
來自於烏克蘭第聶伯彼得羅夫斯克的他,上任之後十分照顧家鄉,zzj、中秘處、部長會議、kgb等等重要部門,都有他的老鄉擔任要職。
甚至現在烏克蘭的州一把手都讓人們一直以為會成為接班人,但是可惜勃烈日涅夫突然去世,所以這個機會隻能成為夢幻泡影。
在勃烈日涅夫去世後,苦等了十八年的聖彼得堡幫強勢奪權,並且發揚斯達舒、赫魯小夫和勃烈日涅夫的優良傳統,在紅蘇內部大勢清洗,空出位置給聖彼得堡幫。
這個聖彼得堡幫的權勢,一直持續到夏禹重生前,哪怕那時紅蘇早已不複存在,但是北極熊依舊被聖彼得堡幫主宰。
話說回來,因為勃烈日涅夫的突然去世,以及聖彼得堡幫的大肆打壓。
以勃烈日涅夫為絕對核心的“第聶伯彼得羅夫斯克幫”影響力隻能不斷下滑。
雖然不至於出現群龍無首的尷尬局麵,但是烏克蘭的一把手弗拉基米爾·謝爾比次基也壓不住所有人。
一個原因是弗拉基米爾·謝爾比次基已經六十八歲,另一個原因則是級彆與他相差無幾的也還有。
而聖彼得堡幫掌權之後,也想趁機儘可能削弱“第聶伯彼得羅夫斯克幫”的影響力,除了在紅蘇上層動手以外。
也在烏克蘭境內搞小動作。
就比如在烏克蘭境內大肆扶持西部的基輔政治團體,要分化“第聶伯彼得羅夫斯克幫”在烏克蘭境內的影響力。
其中現任烏克蘭宣傳一把手及州黨一把手列昂尼德·馬卡羅維奇就是其中的典型,目前他算起來在烏克蘭境內排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