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偏晌午,一騎快馬奔往山東。
次日,一向隻教授經義的陸德明助教居然拿出三篇文章要求監生背誦。這三篇文章分彆是《心術》《》《》。既然一向威嚴的陸夫子發話,這些監生們彆管有多能耐,就是硬著頭皮,也得把它背完。
雖然國子監有不少關係戶,但是彆擔心,陸夫子的手裡沒有誰能逃過去。你敢不背誦,行啊,能耐挺大,那你以後可以彆來。陸夫子乾這麼說,就敢這麼做,憑他在士林的聲望,這些小家夥的阿爺來了也不一定管用。
這要背不出來,國子監吃一頓板子。這要是得罪了陸夫子,在家還得吃一頓板子。反而這個時候,那些有關係進來的監生們一個個的比誰都用功。
而陸老夫子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他也看出來了,羅彥的這些文章對於普通的士子來說,最多也就是學習一些東西。但是對於國子監的這些監生來說,收益的不僅僅是他們,還有他們的長輩。
今天的事情這麼鬨下去,最終的結果就是這三篇文章在長安名聲大噪。等到事情發酵的差不多的時候,自己再公布收羅彥為弟子的事情,而後把羅彥就是這三篇文章的這件事情說出來,那麼大家很快就會明白自己的用意——為弟子造勢。
到時候雖然羅彥在官場上怎麼樣不好說,但是在士林當中,憑著他自己的才華,也算是能夠站穩腳跟來了。
想到這裡,陸老夫子也對自己的方案感到滿意。
而作為主人公的羅彥,卻非常苦惱。而讓羅彥苦惱的就是這拜師禮儀。
為了了解這些東西,羅彥可是煞費苦心。
等讀完第八本書之後,羅彥刻意留下兩本的空缺,暫緩了讀揚雄著作的打算,開始讀《儀禮》。這本書裡邊寫的禮法基本上就是《禮記》和《周禮》的補缺,但是還不夠。畢竟時移世易,這其中有些禮儀還是會變化的。
因此羅彥又想到一個辦法,那就是請教同事。
這可不是什麼好事情,真要傳出去,羅彥“不知禮”的帽子也就被扣上了。到時候還不死的妥妥的。
怎麼也想不出一個好借口,羅彥隻好打算實話實說。反正過幾天大家都會知道,還不如現在說出來。自己也就是一個自由貧窮的小子,不懂這最合適的禮儀怎麼了。反正沒有正式拜過師,彆人攻訐的時候自己也有話說。
於是羅彥湊到趙老先生的旁邊虛心請教:“先生,不知這長安拜師之禮可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
“哦?進之為何有此一問。”
“前些時日承蒙國子監陸助教看中,要收小子做弟子。隻是小子向來都是由義兄資助,在官學學習,哪見過拜師。這《儀禮》上的程序,小子又怕時移世易多有不適,所以隻能厚顏向先生請教。”羅彥也算是豁出去了。
“居然有這等好事。陸助教可是當世大儒,進之居然能拜在他門下,真是好福氣。”趙老先生笑道。
“至於這拜師禮,進之隻需要備好束脩和拜師帖便好了。其他的事情,到時候沐浴更衣後聽從執事者的話就好了。”
聽了趙老先生的話,羅彥瞪大眼睛:“這就行了?”
“你當拜師是要做什麼,真正重要的不是這拜師禮,而是親師善學。這拜師禮也不過就是讓人知道傳承有序罷了,若非如此,便是這拜師禮都要省了。”
羅彥終於發現自己想的太複雜。誰讓自己沒有見過人家是怎麼拜師的呢?
徹底放下心之後,羅彥就開始好好讀剩下的兩本禮了。畢竟自己的老師是個經學大家,這徒弟要是在這方麵鬨了笑話,還不被陸老夫子給攆出去。
官方的九經裡邊,就剩下兩本禮和《公羊傳》《穀梁傳》這四本書羅彥沒有任何記憶。要想在拜師後能夠名副其實,最好的辦法莫過於現在就不停學習。這樣一來,陸老夫子教授自己經義的時候,也是需要時間的。憑借自己現在的記憶力,先把內容記住,然後結合陸夫子講的內容理解,那麼自己就能獲得很大的收獲。
想到這裡,羅彥臉上露出微笑。這下子,一切的事情又重歸美好,就剩下自然而然得到結果了。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