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看起來文弱的很。不過,他一個文官,跟咱們搶什麼飯。”
“誰說不是呢。唉,真是歪嘴的和尚好念經。這會他擒拿了頡利,不知道回京之後要受什麼封賞呢。”
“算了,說這個太傷心,咱們還是想想怎麼和他套套近乎。”
在眾說紛紜中,諸多將領便已經聚齊。接下來,自然是該李靖這位主帥上場了。
登上主座,待諸將向他行禮以後,似走過場一樣詢問了一下人員的到來情況,李靖便開始了他的發言:“諸位,想必你等已經知道,昨日晌午,左威衛麾下將軍羅彥已經將前往突厥的使節唐儉尚書和安修仁將軍安全地帶了回來。同時帶來的,還有突厥的頡利可汗——我們此次出征最主要的攻伐對象。”
縱然是一個原本就知道的消息,此刻被李靖這麼已確認,帳中便立時響起一陣驚歎聲。
想來李靖也知道這個時候需要讓屬下相互說上幾句,將內心的震撼完全發泄出來,因此也沒有做過多的阻攔,任由喧鬨繼續著。過了很久,這才輕咳一聲,說道:“肅靜。接下來還有事情要商議。”
見李靖發話,諸將領自然不敢造次,閉上了嘴巴,看著李靖,想聽聽這位主帥到底要說什麼。
“既然頡利已經被捉,那麼,接下來我們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如何向朝廷稟報。同時,還要考慮接下來的撤兵問題。”李靖慢條斯理地說。
“哎呀,出兵四個月,終於要回去了。”
“大戰結束,哈哈,雖然沒有撈到多少功勞,但是想想北地就此寧定,怎麼感覺心裡如此舒坦。”
李靖的人意思大家都明白了,頡利已經被活捉,相當於突厥的政權徹底崩潰。接下來便是朝廷對於北地的處理了,這些事情都是那些文官要考慮的事情,不勞他們費心。
“大帥,羅彥有話要說。”就在諸將領放鬆的時候,羅彥站了出來。
雖然看到羅彥心裡確實有那麼一點不舒服,但是李靖還是點點頭:“有什麼話,你便說吧。”
“現在還不是刀兵入庫馬放南山的時候。我等就此撤兵,是不是為時過早了?”
“?”諸將的意思隻有一個,頡利都活捉了,你還想咋滴。
“那麼以你隻見,我等還要做些什麼。”李靖雖然有些不耐,但當著這麼多人的麵,總不能不問緣由吧。
羅彥見狀,連忙說道:“突厥乃是部落聯盟,頡利雖然貴為可汗,但是手下直接統屬的部落也不過十數個。因此我等雖然活捉了頡利,但是並不意味著突厥就徹底崩潰了。相反,他們依舊有許多可戰之兵散布在草原的各個區域。”
緩口氣,羅彥繼續說道:“我等要是就此撤兵,最終的結果隻能是過不來幾年,那些部落相互攻伐後,又產生一個新的可汗,然後統率著他們,打著為頡利報仇的名號,在我大唐邊境肆虐。如此以來,我等此番功夫就白費了。”
羅彥的話引起了不少折衝府都尉的讚同。在邊境輪戍這麼多年,突厥的尿性還真如羅彥所說。
“那依你之見,我們該如何行事?難道,要我六路大軍在這草原上徹底將突厥人殺光不成?不說殺戮過重吧,這偌大一個草原,怎麼可能做得到。”李靖對於羅彥的提議,雖然個彆地方有些認同,但要說繼續用兵,李靖還是覺得沒有什麼必要。
對於這個問題,羅彥早就想好了辦法:“突厥好戰的部落也就那麼幾個,我等隻要是打聽清楚了其駐紮的位置,分為數路同時出擊,他們不能相互支援的情況下,自然就會被一一殲滅。”
對於羅彥的說法李靖不能認同,他坐在主座上反對道:“如今突厥沒有了頡利掌控,各個部落可謂是一盤散沙。往後這些人自然有設立的折衝府和都督府處理,何須我等在這裡浪費兵力。”
見羅彥還要張嘴辯解,李靖厲聲說道:“你莫要再說了。大軍在這裡,一日的嚼用就要耗費數千貫。而且我等深入突厥腹地,一應耗費從邊境送過來,不知道要耗費多少錢糧。更加上出征日久,將士思鄉,如今頡利被擒的消息一放出去,誰還想著在這苦寒之地久留。士氣低迷,如何又能夠繼續應戰。”
一番駁斥,隻讓羅彥無話可說,而李靖說完這些話,也順勢遣散了眾人。
羅彥看看周圍所有人的漠然,扭頭出了大帳,看著那有些橘黃的太陽輕輕歎了一句:“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嗬嗬,是我自作多情了。”(未完待續。)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