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群臣還沒有從昨日的快意中擺脫出來,李世民未曾到來之前,一個個向高彩烈地說著昨天明德門外的見聞,或者是在太極殿中歡飲間的樂事。即便是蘭台的禦史們再三提醒,也沒能阻止這種熱烈的討論氛圍。
與殿中這些朝臣不同的是,李靖及羅彥幾人,今日才是正式向李世民交旨的時間,一個個都在殿外候著,等待聽宣。還好有個偏房是專門用來讓這類人暫時休憩的,不然殿外那冷冷的晨風,還不把人給凍死。
與殿中的熱鬨不同,偏房此刻是一片寂靜。
一場大軍出征,這些人當眾相互都產生了不大不小的隔閡。說白了,就是交情還沒有那麼好。這相互攀談自然就說不上了。而另外一個,則是因為此時大家心裡都忐忑著呢,到底自己會被弄個什麼封賞,一切都是未知之數。
胡亂揣測中,終於聽到山呼萬歲之後,經曆了不長時間的瑣碎事宜的討論,羅彥他們終於聽到了內侍扯著尖銳的嗓音宣他們進殿交旨的聲音。
滿懷著期待的心情,數人在李靖的帶領下,成兩列整齊的走進太極殿。
“臣李靖,自去年十一月率軍出征後,前後經曆數月,經曆大小征戰數十場,不負陛下重托,終得全功,特來交旨。”
“卿之所能,為世所罕見,自然是不會讓我失望的。尤其是能夠徹底打散突厥的政權,生擒頡利,更是讓我欣喜。此戰已經出乎了戰前我等定下的目標,實乃大功一件。”李世民暢快地笑著,誇讚幾句,這才示意讓內侍宣布早就準備好的旨意。
“衛國公李靖,功高卓著,素有韜略,此次出征為六路大軍主帥,不負所托。賜珠玉十斛,金百斤,錢千貫,實封食邑五百戶。”
一上來就是大手筆。
前麵也說過,這所謂的實封食邑和食邑是兩碼事。實封那是有封地的,不像食邑那樣隻是個名號。到現在位置,實封達到五百戶的大唐用一隻手都能夠數得過來。李靖原本實封四百戶,在這個基礎上長了一百戶,已經是了不得的大事了。所以相比下來,前邊那些金錢珠玉反而成了配角。
“臣惶恐,謝陛下天恩。”李靖謝恩之後,站立一旁。
“莒國公唐儉,通曉外交,數度出使突厥,為大唐建功無算。此次更是不畏生死,乃為臣子之表率。賜金百斤,錢千貫,錦帛百匹。”
……
“校尉周虎,楊豹,頗有勇武,思慮忠純,三年不鳴,一鳴驚人。此番出征逢戰不怯,勇猛精進。助左威衛將軍羅彥擒獲蠻首,功在社稷,特拔你二人入北衙禁軍,賜一等侍衛職,隨侍君王左右。”
周虎和楊豹兩人可以說得上是一步登天。
皇帝身邊的侍衛分為三等,數年前和羅彥比試過武藝的李世民親衛,這麼多年也才是一等侍衛。而一等侍衛可是實打實的正三品官,周虎楊豹兩人先前那個校尉才是個六品官。看著相距不過是三品的距離,但是朝中三品的文武才多少人,滿打滿算不到四十,這還是算上那些虛銜的。
而一等侍衛的權利和那諸衛的大將軍也差不太多了,到了地方更是能夠調動一個折衝府的兵力。
在許多武將有些嫉妒的眼神中,兩人領旨謝恩。
最後一個,也是大家翹首以盼的一個,便是羅彥了。
對於羅彥的封賞,朝中許多重臣持著不同的意見。很多倚老賣老和羅彥得罪過的人,自然見不得羅彥的好了。對於封賞的規格是一降再將。可是真正秉承著公正的心態論這件事情的人,給出的封賞又高的嚇人。
數天的爭論,在羅彥身上就耗費了不止一天。
到最後,當然還是李世民拍板了。
“開國郡公羅彥,允文允武。為文者一心為國不求虛名,為武者矢誌報國不懼艱險。其有功於國不為世所知者,上輔君王,下濟黎庶。輔君王者以其智,濟黎庶者以其慮。為官日短,報國日長。而今更是不負朕之所托,生擒突厥頡利可汗。累功得進誠國公,取修其身而誠其意也,望爾不驕不躁更建新功。賜錦帛百匹,金百斤,奴婢二十人。”
為數不多知道這個封賞的高官們,臉色如常。而那些官職低微的,此刻早就張大了嘴巴,扭頭看著這個大唐現存年齡最輕的國公,腦子裡則是想著李世民的那番封賞詞中說的大功到底是什麼。
而羅彥,腦海中一片空白。(未完待續。)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