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事情鬨到這個程度,再不出來收拾,隻怕羅彥就真的被批駁到臭名遠揚了。就在有些人暗自欣喜的時候。忽然間發生的事情,讓這些人臉上頓時覺得一痛。
貞觀六年,上元節。
前兩年風調雨順,大唐總算是養好了元氣。今年看著物阜民豐,李世民一開心,就著令工部在朱雀街沿街造各色大型花燈百盞。而上元節這天晚上,他要帶著後宮和一乾大臣,親自上朱雀門賞燈,隨後大宴群臣。
這樣的好事自然是普天同慶。宴席就設在朱雀門上的城樓裡,等賞燈結束後,李世民帶著幾個皇子,以及大臣們便走進來,各自做好,準備宴會開始。
辛勞了一年,若說元日的大朝會後那場宴會是餓著肚子看戲,那麼今晚的宴會就相當實在了。各類山珍海味,一盤盤地端上來,然後一乾大臣各自取用,好不痛快。
飲酒到酣暢處,更有那些文采斐然地官員,,搜腸刮肚寫些詩篇來,借此向李世民道賀。
大臣們如此,李世民的皇子自然也不例外。
隻見坐在首位的李承乾舉酒上前,向李世民一拜,便說道:“父皇,苦儘甘來,今時今日。正所謂造盛世者明君,天下有此氣象,乃父皇日夜辛勞之回饋。兒臣祝父皇身體康健,祝我大唐海晏河清。”
雖然沒有過分華麗的詞藻,也沒有具體的標榜功績,但是看著李承乾那崇敬的目光,李世民暢快地大笑著。
待李世民將杯中的酒飲完,李承乾這才坐會位置。接下來便是李泰,李恪這些皇子。待挨個敬完了一杯酒,李世民似乎被自己這些兒子給感動了,不由大笑著說道:“你等身為皇子,做阿爺的這幾年很少關心你們。不如今日,你等且跟我說說,你們想要點什麼,我定然會儘力滿足你們。”
這下子可是把這些皇子給驚呆了,雖然心裡急切,但是嘴上卻說著:“孩兒享儘富貴,不敢有求。”
笑了笑,李世民點點頭說:“如實講來,莫要膽怯。”
李泰作為李世民最寵愛的兒子,這會兒自然不再懼怕,帶頭拜道:“父皇,兒臣隻想就此外出開府建牙,還望父皇應允。”
李世民倒是一陣錯愕,不過想想李泰如今也是十二歲了,還居住在宮中,也卻是有些不太方便。點點頭,便答應道:“此事我應允了,明日便有詔書下達。不過青雀你的府邸尚需修繕,少不得在宮中待幾個月。”
能夠得到李世民的答應,李泰就已經很滿足了,所以這會兒連聲拜謝。
接下來,本來是要輪到李承乾,不過李承乾為了表示風度,就把機會拱手讓給了身邊的李恪。先嫡後庶,先長後幼。還真是好順序。
立刻見李承乾這般,倒是也不客氣,向他拱拱手,就起身向李世民一拜。
然而,他口中所言,卻讓在座的所有人都大吃一驚:“父皇,兒臣彆無所求,隻希望,誠國公能夠做兒臣的老師。”
一瞬間,城樓內為之一靜。似乎李恪的聲音就此回響,再無歇止。
而方才還在謙讓的李承乾,隻不過是愣了會神的功夫,立刻起身對李世民拜道:“父皇,三弟所請亦是孩兒所求,東宮詹事府少詹事尚無人,隻希望誠國公將來能夠擔任。”
儼然是一副要強搶的架勢,反而弄得李恪有些尷尬。
然而真正尷尬的人卻不是李恪,而是他們眼前的李世民。
之前李泰請求羅彥當他的老師,就被羅彥給嚴詞拒絕了。如今這兩個兒子舊事重提,讓他情何以堪?無奈之下,隻能苦澀地笑笑:“羅彥之事,我也沒有辦法。若想他真心誠意教授你們,還需要你等親自去問他。”
儼然,是將這皮球踢給了自己的兩個兒子。
李承乾與李恪對視一眼,無奈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心中卻暗想著怎麼能夠說服羅彥。因此,精神再也無法集中到相繼起身向李世民提請求的其他弟弟身上。
朱雀門城樓上的宴會,也就是在官場產生了一點小小的波瀾。除了讓大家知道羅彥聖眷猶在,好像並不能得到什麼有用的信息。所以,大家都將目光盯在太子和吳王的身上。
次日,李承乾的車駕就來到了羅彥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