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似乎是想要賭一賭,不過羅彥麵無表情地告訴他:“我大唐律法雖然不甚嚴苛,但是包庇與隱匿死囚依舊是重罪。那些囚犯不論是出於信義,還是懼怕律令,到時候都會如約而至。隻是希望,陛下那個時候不要覺得這是自己的恩德所至。該處以死刑便處以死刑,而且此事當靳石以記之,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羅彥這樣的肯定,李世民頓時覺得有些挫敗感。所以也隻能無奈地說道:“既然咱們所見略同,原本還想與你打賭,那也便作罷了。你說的事情,我記下了。到時候再說吧。”
略微有些失望地看著羅彥,李世民微微輕歎一聲,示意羅彥過來,這才繼續問道:“來到這裡數月,有沒有什麼不習慣的地方?若是可以,朕還是希望你能夠回到朝堂。”
羅彥可是被李世民的這個提議給嚇了一跳,不想這位還是那麼不死心。當下立刻拒絕道:“老師臨死之前要羅彥將他畢生所學傳承下去,羅彥也想過,以羅彥自己的本事,也不過是救一時之急。不如就此投身訓詁,倒是也能夠教授出一些棟梁之材。那樣的話,羅彥就上不愧陛下,下不負師恩了。”
見羅彥還是這樣混不吝,李世民也是無可奈何了。
點點頭,歎了口氣,這才繼續問道:“那麼依你之見,國子學還需要些什麼呢?”
說到這裡,姚思廉和一乾夫子都有些著急了。這個問題原本應該是李世民問姚思廉,不曾想居然問到了羅彥這裡。而事先大家又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
看著前邊有些愁眉苦臉的同僚們,羅彥朝著李世民一拜:“國子學如今最欠缺的,還是生員的名額和屋舍。希望陛下能夠適當放寬國子學的名額,同時增加學舍的數量。”
看到羅彥居然這樣說,姚思廉不禁大喜。這不就是他心裡所想的麼。而羅彥的同僚們更是鬆了一口氣。
羅彥的回答出乎李世民的預料,不過能夠這樣說,也恰好證明,羅彥的心思確實都用在國子學上了。因此隻好點點頭,對他說道:“這件事情,回去之後我會下旨辦理。”
隨後也不再跟羅彥多說什麼,便帶著一乾朝臣往其他學舍走去。
李世民他們是離開了,但是一乾學生們還在啊。這件事情他們可是從頭看到尾的,對於羅彥剛才的表現,這會兒也隻有一個字,那就是大寫的服。
看著這些孩子們有些崇敬的目光,羅彥心裡一驚,可不能把這些孩子給帶歪了。因此隻能迎著那些目光警示道:“勸諫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是直言進諫是最不可取的一種。陛下聖明,加上羅某仗著聖眷,這才能夠將陛下說服。你等莫要學我。”
告誡再三,這才開始繼續講授經義。
不提國子學中到底是如何盛傳今日之事的,李世民回到宮中,便將三省六部的大員們請進了暖閣。
讓內侍們端來繡墩,請這些大臣一個個坐下,李世民這才說道:“今日羅彥所言,讓我心裡瞬間驚醒了。這幾年政通人和,邊疆寧定,倒教我有些得意忘形了。”
這樣的自省也就李世民自己能夠說說,而大臣們隻能夠恭維他:“陛下勵精圖治,宵衣旰食,豈是羅彥能夠妄加議論的。”
“行了行了,你們也不要這等吹捧於我。回來的路上,我想過了。之所以我這般忘形,確實如同羅彥所說,是我看到的苦難太少了。所以反複思量之下,我覺得,是時候出去走走,看看民間疾苦了。”
這回魏征出奇地沒有反對李世民的意見,反而第一個站出來讚同道:“陛下所想甚是在理,而今內庫豐盈,倒也能夠供陛下巡視一番。隻是,還望陛下巡視之時,切切以生民為要,不可驚動地方。”
魏征的反應讓李世民一陣驚愕,就是其他大臣,也相當驚奇。不過想想魏征又不是專門為反對李世民而反對,所以也點頭認同:“魏公說的在理,隻是這行程還學詳加策劃。而且陛下離京,還要做好留守的籌備。”
很是滿意地看著大臣們紛紛建言,李世民點點頭:“不錯,太子理政也有數年,如今正好也可以看看他的本事。好了,這件事情你等切記保密。等一切籌備完畢,再公布於朝堂。”
待又閒聊了一番,這才讓大臣們各自回去做事。
羅彥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一席話,居然引得李世民動了外出巡視的念頭。不過就算是知道了,也應該大笑幾聲才對。畢竟皇帝如果久居深宮,難免要被臣子蒙蔽。民間的疾苦,還是要他親自去看看才能知道。
此時的他,早就回到了家中,向長樂傾訴今天他是如何被李世民給欺負的。那裝出來的一臉憂傷,惹得長樂一陣開懷大笑。(未完待續。)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