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李世民接下來的話便驗證了羅彥的猜測,也讓羅彥的心瞬間冰涼了許多。
卻說李恪到了地方之後,因為沒有什麼實權,也沒有了京中的那般壓力。一時間少了舒服,居然得意忘形起來。仗著自己親王的身份,好田獵,喜飲酒,言行狂放,多有失矩之處。
權萬紀作為都督府長史,本來也非常負責地勸導李恪。但是他忽略了李恪的年齡和性格。正處在青春叛逆期的李恪,非但不聽權萬紀的規勸,反而變本加厲。
本來今年大朝會都督府就要他這個長史前來。但是李恪的言行不端,隻能逼迫權萬紀讓益州刺史帶了請罪書前來。
聽著李世民的解說,羅彥真想無奈地撫著額頭狠狠歎幾口氣。李世民的兒子,一個個的還真都不是省油的燈。前段時間就聽說太子和孔穎達他們鬨得不是很愉快,如今又有一個李恪這麼驕縱。
李世民介紹完情況,也有些嘴乾了。故此打住開始喝茶潤喉,接下來的事情,自然是由楊妃代為通傳了。
“本來這件事情與誠國公是半點關係也無,但是恪兒畢竟是我的親生兒子,作為母妃的如何能夠讓他跌進那萬丈深淵。想到誠國公昔日教授恪兒時,其頗為聽話,因此我才懇請陛下,希望誠國公能夠讓恪兒洗心革麵重新做人。”
羅彥此時的心情非常無奈。
真當我是救火隊員了。李恪那小子以為山高皇帝遠,肆無忌憚恣意放縱,隻需要李世民下道詔書好生警告,效果絕對比自己要好的多。還不是李二愛麵子,不遠將這些事情鬨得太大。
待楊妃講完,李世民便接著說道:“楊妃的意思,便是朕的意思。朕明白,這事情確實有違你的夙願,但是朕保證,隻要你能夠將恪兒規勸過來,便可以立即重回國子學。”
這樣的授命,還真是夠任性的。不過想想這位的身份,羅彥也就無話可說了。
羅彥開始沉思起來。
這件事情絕對不是那麼簡單就可以辦成的。對付青春期的不良少年,羅彥的手段倒是很多,但是,要用在一個親王的身上,還需要他好生思量一番。
殿中一時極其寂靜。
良久之後,在李世民和楊妃的期待中,羅彥開口說道:“此事,也並不是不可以,隻是,微臣有幾個要求,還請陛下能夠答應。同時,也請楊妃娘娘不要因為護子心切,便失了方寸。”
李世民和楊妃齊聲回答道:“隻要能夠讓恪兒迷途知返,些許要求,儘管說來。”
羅彥點點頭,開口道:“首先,想要讓吳王迷途知返,單純的規勸是沒有什麼效果的。權長史的本事我也知道一二,這些年向陛下勸諫在士林中也頗有聲名。既然權長史規勸無用,那麼微臣前去,隻怕收益也不大。因此,微臣懇請陛下,授予臣一些權利,可以在適當的時候,給殿下一些不傷及身體和精神的懲處。”
對於不傷及身體和精神,羅彥重點強調了一遍。這麼說也是為了讓李世民和楊妃安心。
這二人自然也不笨,知道羅彥說的是什麼。這貨能夠讓皇太子下地種田,對於一個親王,乾這點事情又有什麼不可以。因此李世民很是爽快地答應了。
楊妃雖然還是抱著一些擔憂,但左右權衡,還是選擇了信任羅彥。因此,也跟著點了點頭。
最大的權利要到了手裡。羅彥也算是鬆了一口氣,所以接下來,就說出了他的第二個要求。
“至於第二個請求,便是微臣懇請陛下,讓微臣在三月後再前往益州。”
雖然事情緊迫,但是既然羅彥有所求,李世民也不能強行逼迫。何況權萬紀既然能夠支撐大半年,再支撐幾個月也沒有什麼問題,所以不由得點了點頭。
看這兩個條件沒有什麼問題,羅彥便說到了第三個問題:“陛下,微臣此去,也不知道多久能夠回來。誠國公府畢竟空曠,所以,微臣走後,還請陛下能夠允許長樂住進宮來,陪伴陛下與娘娘身側。也省得她寂寞。”
聽聞羅彥這般關心長樂,李世民倒也心裡非常開心。
“既然說起長樂的事情,朕自無不允。到時候朕便將她接近宮來,騰出她先前住著的宮殿。”
見三個條件李世民都很爽快地答應了,羅彥這才笑了笑:“既然如此,那微臣就告退了。三月初一,陛下降旨,微臣便立刻奔赴益州,絕不推延。”
說完之後,向李世民一拜,在楊妃欣喜的目光中,緩緩走出了宮殿。(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