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章前推薦一下小道寄興之作,傳統武俠《龍鳳錯》)
北船南走,卻並不難走。此行羅彥依舊是循著當年的水路,順流而下。
春季的大運河波瀾不興,船隻走在水上很是穩當。雖然長樂是第一次出遠門,還是第一次坐這麼遠路程的船。但有了羅彥的幫助,半點暈船的跡象都沒有。
反倒是因為對長安城外的好奇,促使她硬是拉著羅彥走出船艙,倚在那半人高的闌乾旁,饒有趣味地看著千裡流水。
“父皇說,當年前隋煬帝窮凶極奢,不恤民力。不僅興建宮室,還因為一己之私便征發徭役挖掘運河,以至於前朝二世而亡。我一直好奇這大運河到底如何壯闊,今日一見,才知確實如此。”
長樂對於外界的山川景色大都是聽宮中人口口相傳,以是不由得感慨起來。
輕輕撫摸著長樂的頭發,羅彥笑了笑。
李世民誠然說了不少冠冕唐皇的理由,那也隻不過是為他自己臉上貼金罷了。前一句倒是說對了,後一句就太過偏頗了。
看著長樂那想要自己給她答案的眼神,羅彥幽幽地念道:
“儘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裡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這樣的評論羅彥可不敢大聲說出來。要知道他現在還在敏感時期,船上多多少少也有些許李世民差來的人。若這樣大肆吹捧隋煬帝,豈不是給自己找麻煩。
好在夫妻兩人之間,倒也還不必如此提防。
而長樂聽到羅彥的評價,顯然也愣住了。這首詩意思很好理解,基本上照著字麵連意譯都不用。以是那天真的臉上也顯露出不少的錯愕,隨即這錯愕便化作是擔憂。
“夫君,你這樣說,就不怕因言獲罪麼。”
雖然長樂儘可能地緊繃著臉,裝作一副警示的樣子,但依舊沒能夠嚇住羅彥。反而看到羅彥大笑著說道:“這段時間讀史,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如果當初的煬帝少一些奢靡,將他所作的一切用一輩子來做,不知道他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皇帝。”
見自己沒能夠嚇住羅彥,長樂也熄了勸告羅彥的心思,隨即追問:“他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皇帝呢?”
“若是少興建些宮殿,國庫便會充盈;若對高句麗徐徐圖之,用五六年的時間來分化新羅百濟以及高句麗的關係,那麼也不會讓數十萬漢家男兒埋骨他鄉;再用五年的時間,一步一步開鑿大運河。你想一想,當他五十歲的時候做完這些事情,前隋還會滅亡麼?”
羅彥一席話,讓長樂聽的有些暈。不過設想了一下,還真讓她汗涔涔的。若隻能是那樣,現在哪裡有她父皇什麼事情。
長樂不禁順著羅彥話繼續道:“果然,真要那樣的話,史書上定然會說他是以為雄才大略的英主。”
點點頭,羅彥不再作聲,也不知道想些什麼。而長樂也因為方才的假設,似乎想到了什麼事情。兩人的小世界,就此陷入了一陣沉默。
順風順水的最大好處,便是趕路的速度快了很多。
這不,舟中月下的旅途不過大半月,就已經到達了蘇州。再前行數十裡,便是陸德明的老家吳縣了。
羅彥根本不用為不知道陸德明的老家在哪而發愁。
在江南陸德明本來就是堪比半聖的存在,何況當初李世民還詔封陸德明為開國吳縣男。在蘇州吳縣,僅有這麼一個勳爵。如果這樣都不能隨便拉個人問路的話,那也委實有些侮辱他老師的名望了。
果然,當行船靠岸,一乾仆役將所有的物品都從船上取下。雇來幾輛馬車之後,隻是向車夫說一聲吳縣男陸家,車夫們便一臉崇敬地將羅彥這些人請上馬車,緩緩向城中行去。
陸家在南北朝時期便是吳縣的望族,本朝除了一個儒宗一個刺史,更是了不得。
當羅彥陪著長樂走下馬車的時候,看到眼前那恢宏的府邸,心裡也不由得大吃一驚。
乖乖,人說長安富庶,來到江南才知道,這裡也不遑多讓。
羅彥的誠國公府也算是大了吧,不想這陸府居然還要更大一些。雖然門前沒有什麼石獅子之類的裝飾,但簡簡單單的兩個字“陸府”,羅彥一眼就認出這是當朝大家虞世南的手筆。與京中陸德明那處宅院的字跡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