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車窗看向外麵,綿州這一帶的農居,還都是十分老式的房子。農民工們回鄉建房的潮流,還沒有流行到這一帶。
做為一市之長,又是一個重生者,李毅覺得自己很有必要對綿州市的百姓和未來負責任,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提前安排和部署,製定出相關的政策和規定,把將來可能出現的情況考慮進去,建設出一座嶄新的城市,打造一個全新的城鄉經濟體!
這是李毅的豪情壯誌。
這也是李毅給自己在綿州任上定下的宏偉目標!
所以,一到西川,李毅就迫不及待的來到綿州,來到這鄉村裡調研和考察。他想看到綿州最真實的現狀,了解到農民們最真實的想法。這樣,他才能製定出最符合現實的綿州發展策略。
中巴車在破爛不堪的馬路上顛簸了一個多小時,終於來到了綿州市鄉鎮經濟評比中成績最差的裕南鄉。
裕南鄉隻有一條街道,這條街建在山腳下,蜿蜒的馬路,沿著山腳延向遠方更深的山區。
中巴車也隻是路過此地,放下人後,繼續朝著目的地進發。
李毅等人站在泥濘的街道上,感受著初冬的寒風,茫然四顧。
“鄉政府在那邊。”羅爺爺見李毅三人一臉茫然,便熱情的指路:“這裡隻有這一條街,你一直往前麵走,走到那個山腳下,就能看到一幢大房子,還有一個大院子的,就是鄉政府了。”
李毅道:“謝謝。我們去看看。”剛才說到鄉政府訪友,隻不過是順口說出來的,其實三人到達此地,哪裡有什麼目的?隻不過是想隨處看看罷了。
這個小鄉裡,街道並不長,隻有幾十戶商家,生意冷清。
李毅三人把街道逛了一個遍,也沒有找到旅館和住宿的地方,看來這種小地方,經濟不發達,還沒有人做這種生意。
梁鳳平道:“裕南鄉窮啊!四處都是山,水田也是在山地之間開墾出來的。觸目所及,除了山林,還是山林。你看那些村屋房舍,大部分都是土磚屋,連紅磚屋都很少。”
李毅沉聲道:“是啊!這樣的房子,怎麼能抵抗住地震的襲擊呢?”
梁鳳平愕然說道:“地震?這不可能吧?”
李毅擺擺手,說道:“既然來了,那就先去鄉政府瞅兩眼吧!”
梁鳳平笑道:“隻怕你要失望了。”
李毅道:“鄉一級政府,辦公條件和辦公狀態,我都了解,沒有什麼失望不失望的。走吧!”
三人順著馬路,沿著山腳往前走,遠遠的看到一個大院子,一幢兩層樓的房子。
兩層樓房,而且是紅磚結構的,這在裕南鄉算是很好的建築了。
梁鳳平道:“那裡就是鄉政府了。”
院門是敞開的,三個人徑直走了進去,但裡麵幾間辦公室都是緊閉著門,敲門也不見有人答應。
從一樓逛到二樓,把幾間辦公室的門都敲遍了,也沒有見到人影。
李毅搖了搖頭,雖然早有心理準備,沒想到居然比自己想象的還要令他失望!李毅想到的是,鄉政府機關乾部們工作鬆散,甚至上班時間打打牌什麼的,那都不算什麼,誰知道這裡居然連人都沒有一個!
梁鳳平道:“同誌們可能都下村組裡去工作了。我們還是到外麵去轉轉吧,時候不早了,得先找個地方把吃的問題解決了。”
三個人出來,看到羅爺爺和羅涓站在門口。
羅爺爺見到他們三人出來,笑道:“是不是沒有人?經常這樣。鄉乾部們都沒有什麼事做,大都在家裡忙自己的事情呢!就算是上麵來了人,也是直接跑到他們家裡去找人。你們要找的人叫什麼名字?我或許認識哩!”
李毅道:“算了,不找了。老同誌,你住哪個村啊?”
羅爺爺回答道:“我住板田村。”
梁鳳平問道:“板田村?這名字有什麼說道嗎?”
羅爺爺道:“因為我們村裡的田,都像鐵板一樣,又硬又糙,種不出好穀子來,所以就叫板田村。”
李毅道:“農技站的技術員們沒有前去指導農業生產嗎?”
農技站的全稱是農業技術推廣站,負責一個地方推廣新技術、新產品,指導農民生產,為增加農民收入、發展農業生產、振興農村經濟服務。
農技站的最高機構是全國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為農業部的下屬機構之一。總站下有各省站,與各級政府機構平行有相應的農技站。
{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