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裡,他頓住,摸起杯子,喝了一口水,肅然說道:“啟明市的走私案,給我省帶來了極為嚴重的負麵影響。破壞一個好的投資環境,隻需要一天,但要重塑它,就要幾年的努力!所幸,李毅同誌處置得力,將數股依靠打儘,隻要咱們善加經營,啟明市的光明前景,指日可待。”
眾人都點了點頭。
張廣明道:“下麵,我就啟明港的財務審計情況,做一個報告……”
啟明港的財務情況,李毅早就知道大概,走私分子的猖獗行為,令省裡損失的稅入,數以百億計。
張廣明說得痛心疾首,言語之中,對自己的前任,頗多微詞。
他這並大推卸責任,隻不過提醒大眾注意,啟明市的**,不是他張廣明的錯,早在他來之前,啟明市已經爛到底了。
總結完啟明市的審計工作後,張廣明提到了本次會議的主題。
“同誌們,今天,我們主要是要討論一下,孟吉縣城包括風景名勝區的規劃和建設問題。我的意思是,用省長辦公會的形式,來重點研究某個重大問題,與原來由某個部門彙總意見、再由省政府領導傳批的工作方法相比,能夠更廣泛、更深入地聽取意見,更好地統一各方麵的思想。”
“以後,凡是遇到重大問題,我都將召開省長辦公會,進行專題解決。”
這並不是張廣明的獨創,但在東海省,卻是頭一遭。
張廣明這麼做,可以更好的集中自己的權力,突顯自己領頭羊的威信。
不管什麼事情,隻要他張省長認為重要的,都可以拿到省長會上來研討。
李毅心想,你這麼做,益處是顯而易見的,但前提是,你必須能掌控整個省長辦公會的節奏,難道你就這麼肯定,會有過半的同誌,同意你提出來的意見?
張廣明掃視眾人,見沒有人提出異議,便繼續說道:“下麵,我講兩個方麵的問題。一個方麵是我對孟吉縣規劃的理解,另一個方麵是孟吉縣的規劃、建設如何操作。”
李毅來到東海省,還沒有多久,對張廣明嘴裡提出來的孟吉縣,卻比較熟悉了。
孟吉縣,是海江市下轄的一個縣級行政單位。
李毅之所以知道這個縣,是因為這個縣裡,盛產名茶,也是旅遊大縣。
在迎賓館裡,李毅每天喝的,都是孟吉縣裡產的茶葉,茶葉的包裝盒上,注明著茶葉的產地。
說來好笑,李毅之所以注意到這個茶葉盒,是因為上麵印著一個漂亮的美女,美女做古老的村婦裝扮,在一片翠綠的茶林之間,騷首弄姿,顧盼生輝。
這幅宣傳畫,給李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張廣明的聲音在會議室裡回蕩:“根據建設廳提供的規劃,到2005年底,,。規劃預測,,;,。”
“這個預測數是比較低的。一方麵,預測依據的人口自然增長率,與目前的實際人口自然增長率有較大差距;另一方麵,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到孟吉來的人還會大量增加,這也會促進孟吉人口的較快增長。”
李毅聽到這裡,舉了舉手,打斷張廣明的話頭,問道:“張省長,城鎮化當然是大勢所趨,也是經濟發展的一種體現。可是,實際上,作為城市來講,人太少也不行,太多也不行,這裡頭有個控製的問題。國際上一些有名的旅遊小鎮,人口不一定很多。我們是不是應該控製一下城鎮化的進程?”
張廣明道:“李毅同誌,你提的意見,很中肯。但是,我國的國情不同,四、五萬人可能還不能成氣候。十萬人的小鎮,也隻是一般般。二、三十萬人的小鎮,才算得上有點人氣。”
李毅吃驚道:“二、三十萬人?哪來這麼多的人?”
張廣明道:“一部分是孟吉本縣的農業人口轉變成為城鎮人口,另一部分,既然我們要把孟吉縣建設成為國際性的旅遊城市,外來就業人員就會大量增加。因此,從總體上來講,在規劃過程中,對於人口的預測,要留有餘地。我以為,三十萬,是一個比較中肯的數字。”
李毅道:“孟吉縣,規劃達到三十萬的城鎮人口?這會不會太多了?我以為,孟吉縣的總人口可以控製在20萬人左右,城市化水平控製在60%,也就是城鎮人口可以達到12萬人左右。這已經是一個比較合理的人口數了。”
張廣明道:“一個旅遊小縣,才12萬城鎮人口?這肯定遠遠不夠。再說了,現在的農民,都想洗腳進城,城鎮化,是大勢所趨!我們也不能人為的設計阻礙吧?”
李毅道:“但我們政府的規劃,是不是要做得合理化一點?一個孟吉縣,能容納二、三十萬人?現在孟吉縣的總人口,也才十八萬,不可能全部城鎮化吧?外麵的流動人口,會有一點,但也不可能湧進來這麼多。真有錢置業,誰不會選擇大城市?而去一個小縣城?”
張廣明道:“我講的是長遠規劃!從總體上來講,在規劃過程中,對於人口的預測,要留有餘地。這難道不對嗎?”
李毅見他說話的口氣有些重,顯然是不太高興了,便蹙了蹙眉頭,心想這個張省長,也是個喜歡顯擺自己能力的人啊!
反正,張廣明做的是十年、二十年的總規劃,誰知道幾年之後,又是怎麼一番情況呢?
他一上台,就推翻了前任的規劃,另做安排。
也許他離任後,他的下一任,又要另做規劃呢!(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