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此,趙弘潤點點頭,笑著說道:“那就有勞王卿帶路,順便沿途為朕、為各國來使介紹一下冶城。”
“遵命。”王甫拱手領命,抬手邀請趙弘潤等一行人入內。
在即將邁入冶城時,王甫好似突然想到了什麼,停下腳步對趙弘潤說道:“陛下,臣忽然想起一事,需要囑咐諸位,尤其是各國的使者。”
趙弘潤當然知道是什麼事,點了點頭。
見此,王甫環視了一眼趙弘潤身後的人群,正色說道:“我大魏的諸位將軍,以及他國的尊使,這座冶城,乃是我大魏冶造開發重地,因為時而引來宵小窺視,又有奸細企圖混入城內,因此,城內設置了不少機關……希望諸位將軍與他國的尊使莫要隨便觸碰一些東西。”
“機關?”平輿君熊琥笑著說道:“是危險的機關麼?”
聽聞此言,王甫也沒有過多解釋,揮手砸向一旁城門洞磚壁上的一塊方磚,頓時間,一堵井網狀的鐵欄門從城門洞的頂部落下,其下端的尖銳處,深深紮入了地麵。
隨即,城門洞兩側的磚壁,在那些不起眼的密密麻麻的小孔中,激射出無數筷頭粗細、一指長短的小矢,在一陣令人頭皮發麻的叮叮叮叮的密集聲中,釘入了對麵的磚石中。
這一幕,引得各國使者一陣低呼。
『……』
平輿君熊琥張了張嘴,勉強擠出幾分笑容:“還、還真是相當危險的機關呢……”
說著,他咽了咽唾沫,忍不住朝著城門洞上方與兩側的磚壁多看了幾眼。
依趙弘潤對熊琥的了解,這家夥絕對不是在考慮如何偷學這種機關術,肯定是在考慮他自己的性命安全——考慮諸如「萬一這些機關失靈」等問題。
反觀來自魯國的公子興與老臣季叔,此時卻頗具膽魄地走上前,細細打量暴露於眼前的那些機關,彼此低聲交流意見。
也是,魯人對於機關術可不陌生,或者乾脆說,機關術就是從魯國流傳出來的。
這不,魯公子興興致勃勃地詢問王甫道:“這位王署長,能否告知我,這些小矢究竟是依靠什麼激射而出?我觀此物,與我國的弩匣頗為相似,但威力卻似乎在其之上。”
“這個嘛……”王甫眨了眨眼睛,推脫道:“今日之後,若公子有興趣的話,你我再探討如何?眼下,我等該入城了。”
公子興還想再問,卻便老臣季叔隱晦地攔下了。
相比較魯公子興,還是季叔懂得察言觀色,知道眼前這位王署長根本無心將秘密透露——以魏魯兩國如今的關係,還指望眼前這個魏人將秘密告訴他們兩個魯人?
除非魯國背棄齊國,徹底倒向魏國,那還可以考慮一下。
片刻後,在王甫的命令下,城門內的衛士,重新將那扇井網狀的鐵欄門用絞索收了起來,見此,王甫遂領著趙弘潤這一行人往內走。
在前往城內深處的途中,王甫大致向他魏國的將軍與各國使者介紹冶城內部的構造:“……這裡是東門,一般情況下,隻進不出,唯有當戶部送來我署所需的礦石時,東門才會開啟。因此靠近東門的庫房,大多數都堆放著各類礦石……”
耳中聽著王甫的介紹,各國使者們亦自顧自打量著城內。
他們發現,冶城內的防衛果真是森嚴,堪稱五步一崗、十步一哨,非但到處都是手持兵器的衛士,甚至於遍地鹿角、拒馬等障礙物,簡直比戰場前線還要森嚴。
在最近的一處崗哨處停了下來,王甫解釋道:“但凡有人進城之後,首先會在這裡搜查,若來人仿冒令牌、文書企圖混入城內……嗬嗬,他們會自食惡果。”說到這裡,他指了指崗亭關卡兩邊,那裡擺放著許多仿佛魯國機關弩匣的器械。
“當然,這次就不必了。”
笑了笑,王甫示意前方的崗亭關卡開放路障,以便於趙弘潤等一行人通過。
走了一陣子,漸漸深入冶城的腹地,王甫介紹道:“城北乃是衛士與其家眷居住的地方,我冶造署與兵鑄局的官員、工匠與其家眷,亦居住在城北。……就不帶諸位前往參觀了。”
頓了頓,他又說道:“城中心,乃是我冶造局的庫房,但凡出自我冶造局之手的各種武器、甲胄、弓弩甚至是戰爭兵器,在那裡都保存有最初的樣品,以及相關設計圖紙……”
說到這裡,他再次停頓了一下,在瞥了幾眼各國使者後,語氣不明地提醒道:“那片庫房,集中了我冶城最起碼七成的機關,若不知底細的人闖入其中,甚至無需城內的衛士出動,隻需次日派人前去收屍即可……王某絕非信不過諸位尊使,但為諸位尊使的安危著想,還是希望諸位尊使莫要因為一時好奇,隨意觸碰那邊的任何東西,或許僅僅隻是觸碰那邊的一個石燈,就會接二連三地引發機關……”
說著說著,王甫便將眾人領到了城中央。
此時,就連趙弘潤都有些意外,因為他發現,城內不知何時居然豎起了一座內城,這是曾經所沒有的。
趁諸使者不注意時,趙弘潤低聲詢問王甫道:“這內城幾時造的?為了造了一座內城?”
王甫隱晦地解釋道:“洪德二十四年,當陛下在商水縣時,我冶造局發生了一點……唔,小小的變故……”
『洪德二十四年?哦哦……原來如此。』
趙弘潤恍然大悟。
他略有耳聞,當年前太子趙譽執政時,曾在沒有經過他允許的情況下,派禁衛強行接管了冶造局,使得冶城當時出現了混亂。
在那陣混亂中,有一夥賊人趁機潛入冶造局的庫房,盜竊了不少珍貴的工匠手劄與設計圖紙。
後來查證,這夥賊人便是隱藏在禁衛軍內部的伏為軍,或者說蕭氏餘孽。
經曆此事,待等趙弘潤後來成為太子,重新執掌冶城之後,冶造局的工匠們便增造了內城,將庫房搬遷至此用高牆圖團團圍了起來,並且,在這裡設置了諸多機關,以免庫房內的手劄資料與設計圖紙再次被竊。
因為趙弘潤的關係,各國使者有幸進入了這座內城,參觀了陳列在幾座庫房內的許多戰爭兵器。
就拿魏連弩來說,事實上如今的魏連弩,已經改良到了第四代——當然,這第四代的樣品,王甫早就派人移除了,以至於目前在庫房內,隻有初代、二代、三代。
初代魏連弩,即是最原始的版本,既無法左右調解射擊角度,整個基座亦十分笨重。
而二代魏連弩,冶造局精化了零件,將一些不需要的設計全部拆除,並給予了連弩可以左右調解射擊調度的能力。
至於三代魏連弩,即是目前魏國軍隊普遍采用的規則型號,在二代的基礎上強化了射擊距離,但除此之外並無太大的提升,因為當時冶造局尚未克服「如何使連弩可以上下調節射擊角度」的難題。
直到第四代,也就是最新的這一代,冶造局的工匠們終於克服了這個難題。
而於魏連弩的改良相似,似武罡車、龜甲車、拋石車,甚至於包括趙潤曾用來擊敗秦國的雪橇戰車等等,冶造局皆有對其作以改良。
不過最讓各國使者感到驚訝與期待的,還得是魏國獨立研發的弩炮。
因為在王甫的介紹中,弩炮或可逐漸取代拋石車,這讓各國使者難以相信。
這也難怪,畢竟在中原,投石車已有最起碼兩百餘年的曆史,一直都是各國軍隊攻城拔寨的攻堅利器,而如今,魏國打造出什麼弩炮,居然誇口說可以將拋石車淘汰,這怎麼可能?
“究竟如何,一試便知。”
趙弘潤微微一笑。
當日,冶造局的工匠們在城外測試了拋石車與弩炮兩者的威力,硬生生將一堵厚實不亞於大梁城的牆壁轟地千瘡百孔。
“轟隆——”
當著諸使者的麵,那堵城牆轟然坍塌。
此時,各國使者哪裡還記得評價拋石車與弩炮兩者間的優劣,他們隻知道,魏國的戰爭兵器,剛剛一堵不亞於他們王都城牆的結實高牆給轟塌了,在短短不到半個時辰之內。
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隻要魏國願意,魏國的軍隊完全可以攻克中原任何一個國家的都城!
而中原各國,將對此毫無辦法。
親眼目睹這震撼的一幕,以至於之後好幾個時辰內,各國使者都有些渾渾噩噩,就連參觀兵鑄局鍛造兵器、甲胄時,也提不起精神,一個個好似都在考慮,如何防備魏國這種無法匹敵的攻城兵器。
當日下午,趙弘潤帶著諸國使者離開了冶城,來到了冶城南邊的一條軌道馬車旁。
此時趙弘潤這才告訴各國使者,其實今日他帶諸使者參觀的目的地,並非是冶城,而是冶城南邊的軌道馬車——他們將在這裡乘坐軌道馬車,前往小黃縣。
在小黃縣,那裡有魏國冶造局的試驗田。
其實那才是趙弘潤真正想要炫耀的東西。
就像趙弘潤昨晚思忖的那樣:既然要震懾諸國,那麼自然要全方位震懾,讓諸國的君王與官員們全方位領略魏國的強大,將他魏國這份強大牢牢銘刻於心中。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