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東三省強大,且有戰勝日軍的經曆是以無論是英國、美國還是德國都未曾將國防軍擺在和南京國府一個層麵上。
是以,在態度上對待雙方則是完全的不同。列國雖然大部分的利益皆已經轉移到了東三省,但畢竟上海連接的是整個地區的出海口。
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是以列國並不希望這裡發生戰事。而南京國府的利益,誰在乎呢?!至少,這些國家沒有人在乎。
1937年8月11日,日本東京。
日軍參謀本部在便在發動全麵戰事之前便擬訂《處理華南時局要領》其文曰:
“如抗日行為波及華中華北時,亦以不出動陸軍兵力為原則”。日本參謀本部以“防滿”為戰略重點,認為中國華南地方割據,派係獨霸一方色彩濃厚,中國將無力發起全麵戰爭。
日本參謀本部井本熊男擬定上報:
“對華兵力使用限度的拘束,不用說,是來自對於國防軍之考慮。對國防軍兵力,加上預備隊,是20個師團,所以對華使用兵力隻能有7個師團。因此沒有向江浙、上海地區增兵的餘裕。
若有個萬一時,是想就近從華南方麵向東北轉用兵力;但也覺悟到,這樣的兵力轉用,幾乎是不可能的難事……”
隨後,日本參謀本部為此而製定了《對華作戰計劃大綱》:
“一、以中國駐屯軍進行作戰,在東南地區對中**隊儘量加以沉重打擊。二、在情況不得已時才在青島和上海附近作戰。”
8月10日,日本海軍希望控製長江流域,日本海相米內光政要求海陸軍一起出兵,但遭到陸軍次官梅津美治郎與參謀本部石原莞爾的反對,梅津美治郎並不想海軍太過插手戰事。在他看來這是屬於陸軍爭取榮耀、一舉壓過海軍最好的時候。
而石原莞爾的想法是先要將自己的武器更新,朝鮮戰事說明了日方的武器比之國防軍來說差距不小!但經過雙方的激辯後,在閒宮院的協調下決定派遣最小限度的兵力進行壓製。
8月14日,日本近衛內閣召開臨時內閣會議,決定對中國采取“斷然措施”!同日。日本下令總動員,以第3、11師團為基乾編組“上海派遣軍”!
日本天皇裕仁任命鬆井石根大將為司令官,任務為“協同海軍擊滅上海附近之中**,並占領上海及其北方地區要線!
至此上海的戰事已經不可避免的將要爆發!
8月14日,南京總統府。
蔣中證捏著英、美、法、德、義五國送來的聯名要求,氣的渾身發抖!其餘的楊永泰、陳布雷、何應欽等人皆臉色灰敗。
無他,這五國在一係列的協調後提出的要求竟然是:中日雙方由上海撤兵,劃上海為中立區!而哪怕就是這樣的讓步。人家日本人竟然還不答應!
“娘匹希!這是中國!那是中國的上海!這群洋鬼子他們想做什麼?!他們想做什麼?!”蔣中證在自己的辦公室裡憤怒的叫罵著。
可惜,這無濟於事。毫無疑問的是,日本已經借著這個機會調集了自己的兵力準備開戰。不然以他們的性格,哪怕不同意也會拖延時間聚集兵力等待機會。
便如一二八時候所作的那樣,先說談判。然後等部隊到來了,便開一個南京國府不能接受的條件借此為由繼續開打!
打不過了,再說談判。談到自己的兵力到齊了,然後再給個你接受不了的條件依然開打!
8月15日,南京國府下令總動員。同時規劃。滬杭為第三戰區。
蔣中證任命顧祝同上將為戰區副長官,作戰方針為“戰區以鞏固首都及保有經濟策源地之目的,迅速圍殲上海附近之敵。並打破其沿海沿江登陸之企圖”。
隨後,為加強控製蔣中證下令任命陳誠為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但這卻引來張治中的不滿:“陳辭修資格太淺,怎能指揮我?!”
馮玉祥雖是兩人直屬上司,但根本沒有力量去調和這兩人摩擦。而且,本身他也對陳誠跑來擔任這敵前總指揮極為不滿!插手也不是這麼插手的!
8月16日,日本政府對外聲明:帝國已達到其能隱忍之限度,為著膺懲支那軍之暴戾,促使南京政府之反省。現今不得不采取斷然之措施!
同日,日本近衛文磨首相發表演說曰:“中國方麵利用帝國之忍讓,侮日抗日之勢愈加高漲,戰局終於波及華中。至此,政府認為采取從來消極局部之手段已不能收拾局麵。不得不積極全麵對中**斷然給予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