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的確已經無路可走了。蔣中證一死,國府凝聚的最後核心已經煙消雲散。屢戰屢敗,丟城失地加之革命元老的叛變導致了整個國府人心思動。
不得不說,汪兆明其人能夠一躍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國民政府”的“代主席”這並非是個偶然。他的演說之才能、煽動性和組織能力都是極為突出的。
胡漢民便曾對汪兆明的演說讚歎過,曰:“餘前此未嘗聞精衛演說,在星洲始知其有演說天才,出詞氣動容貌,聽者任其擒縱。餘二十年未見有工演說過於精衛者。”
“試問以一個剛剛圖謀強盛的中國,來與已經強盛的日本為敵,戰的結果會怎麼樣?這不是以國家及民族為兒戲嗎?”
“甲午戰敗,是一件極不幸的事,然而當時的滿洲政府,還算是有愛國心的,戰敗了,就承認戰敗,講和的結果,雖然割地賠款,卻還保住大部分未失的土地人民主權。如今呢,戰敗不承認戰敗,和一個賭鬼似的,越賭越輸,越輸越賭,寧可輸個精光,斷斷乎不肯收手。這不是比起當時的滿洲政府還沒有愛國心嗎?”
這些似是而非,看起來似乎符合邏輯的話包含的卻是**裸的賣國主義。而且很扯淡的將賣國和“愛國心”牽扯到了一起。
不過說起來,這位汪兆明的徒子徒孫在後世卻是不少,有的叫囂應該讓中國“再被殖民三百年”才能成為真正的“強國”。又或是拍攝紀錄片宣稱“中華文化是渣滓,必須全盤西化才能救中國”。
而汪兆明為了拉攏國府的大員們可謂是煞費苦心,不僅僅是專注於演講、接受采訪。同時還將三民主義和日本的“共榮”聯係起來。
“十四年間,孫先生逝世,我繼承遺誌,主持國民政府,····…兢兢業業,不敢少變。······日提出建立東亞新秩序便是先總理大亞洲主義之至理也!善鄰友好、共同防共、經濟提攜三原則皆三民主義之根本精神……”
這些可謂是給國府的大員們找到了背叛的依據,這可是遵循“先總理”的遺誌啊!我們可不就是先總理的追隨者麼?!
是以·國府大員們開始理直氣壯的準備投靠汪兆明。反正這重慶國府不過是在苟延殘喘,沒人想隨著這艘破船沉下去。
他們還需要找一艘新船繼續自己的美好生活呢,一邊感歎世道不公愚民不可及,一邊收刮著民脂民膏供自己吃喝嫖賭。
這便是某些國府大員們的心理·奉著“先總理”遺誌他們吃喝嫖賭皆有理。
“叛將如雲,漢奸多如牛毛。我們不這麼做,卻又能如何···…”蔣大公子滿臉落寞,他曾想過自己可以振興父親留下的這片爛攤子。
可現在一看,保住這片爛攤子都做不到了。殺之了事?!那也要能殺才行。
調查已經表現出來,選擇背叛的軍官、國府大員們數不勝數。這些人已經勾連成了一派,恐怕現在中央軍想要動他們都不容易。
若是打草驚蛇·一頓混亂就能夠讓剛剛戰敗的中央軍自行分崩離裂。到時候,不用日本人打過來中央軍和重慶國府會自行毀滅。
胡宗南等人沒有說話,但蔣大公子從戴笠那裡知道在他們撤回來重慶的途中已經有超過十萬人開小差當了逃兵。
大家看不到希望,所有的戰鬥都是打敗。除了絕望的抱著炸藥包撲向日軍的坦克之外,他們甚至找不出可以抵抗日軍進攻的方法。
從淞滬敗退到南京,再從南京敗退到武漢。
現在武漢也敗了,委員長都死了。這仗還怎麼打?!有人想到了南京,他們聽說有人一直在堅守。
是以·一些還有著血性的漢子決定要去看看。而更多的人,則是心灰意冷的選擇了逃避。他們脫下了中央軍的軍裝,化身成了流民、流寇。流竄在武漢至重慶的山野中。
“我們倒是想要接受整編……可是·人家願意整編我們嗎···…”何應欽沉默了良久,最終隻說出了這麼一句話。
這句話很不中聽,但卻道出了眾人的擔心。
要是整編了,自己這些人會擔任什麼職務?!自己的利益會不會受到損失?!還能帶兵打仗麼?!這些都是他們最為關心的。
可明顯的是,國防軍不會讓他們繼續像現在這樣在軍隊裡當個土皇帝。國府從來就沒有放棄對國防軍的防備,而戴笠收集的國防軍信息更是非常之多。
雖然沒有涉及到核心,但一些國防軍的軍規、軍紀和一般性軍務處理等戴笠還是可以搞到的。那些資料蔣中證早就拿給自己的心腹們看
眾人看完得出的結論就是:國府這麼搞,不用三天就會有人起兵做反。最多一周,至少半數的中央軍會選擇投靠地方軍閥。
接踵而來的,很可能是新一輪的地方對抗國府的戰爭。這是蔣中證他們皆不願意看到的·所以他們即使知道了國防軍的情況卻不能對自身進行改革。
國防軍做的,是**裸的陽謀!明明你知道他做什麼,也知道他這做最終會超越你、取代你。可你卻無可奈何,因為自身的積重難返、因為自身的條件限製,也因為那些都是自身之所以能夠存在的根本。
“畢竟我們現在還有百萬大軍,國防軍即使不看重我們總歸是看重這些老兵的。”戴笠這時候開口了對著眾人道。
“這些老兵很大一部分都是經曆了淞滬、南京和武漢的戰役,戰鬥經驗豐富。隻需要加強訓練便可以重新上戰場。而我們······應該也不會安排的太差,大約會給個閒職吧……”
眾人苦笑,閒職?!現在自己等人可都是擔任要職啊!最低的,也是一部主管。或是直接掌控著整整十數萬人的部隊。
去掛著閒職?!眾人一下子從心裡接受不了。但要他們去投靠汪兆明,眾人更加的接受不了。算來算去,投向國防軍隻能是自己等人最好的選擇。
“我覺得······我們可以找林老商量下,畢竟算起來林老可是國府的正式主席呢······”忽然間,宋靄齡對著眾人輕聲道。
這句話雖然輕柔,但對於眾人來說無異於驚雷!她所說的“林老”便是辛亥革命的先驅、反袁護法的功臣、中華民國的締造者之一的林森!
論資格,林森的資格比之汪兆明、蔣中證等跟他的資格根本就沒法相比。
101nove.com5年8月20日,而林森便是在1qc5年加入同盟會。
論學曆,林森1907年先後入美國密歇根大學、耶魯大學文科研究院學習。
甚至蔣中證和國府元老們因為下野再次上位妥協下的產物便是林森擔任了國民政府主席及國民政府立法院院長。
不過雖然林森掛著國家元首的名號,但實際上權利極其之有限。當時蔣中證扣押了張學良,林森便曾激烈的表示反對。甚至為此頒布了特赦令。
可惜的是,蔣中證的堅持讓林森無可奈何。國府始終是牢牢地掌握在蔣中證的手裡,雖然林森名義上是國家元首,實際上他的權利不過是在立法院內。
“林老畢竟是國府的主席,而且他也是老一輩的革命派了。相信那位猛虎至少會給他些麵子。”宋靄齡頓了頓對著眾人道:“而且,林老曾往美國籌款支持革命。和司徒老先生有所交往。那位猛虎和司徒老先生關係很不一般,說說情麵應該還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