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個複雜的人物,複雜到很難用一兩句話或是一段話來表述榧.對日作戰的態度。
曆史上閻錫山是最早聯合赤色一起組建抗日軍隊的地方高級將領。這使得199年這三年中山西地區成為全國抗日的“模範戰區”。
但他同時和許多的舊式軍閥一般,有著封建的“帝王”思想。在他看來山西便是他閻錫山的地盤。可事實上卻是赤色不斷的在發展,而隸屬閻錫山的軍隊卻節節敗退不斷淪陷。
這使得閻老西小氣的毛病再次發作。他開始試圖清除赤色在山西的影響力,甚至不惜發動武力進攻。但這不僅沒有打擊到赤色,反而使蔣中證找到了機會往山西插了一手。
此事之後,閻錫山的心情逐絕望。抗日態度也產生了動搖。在1939年之後,他曾六次暗中派人和日軍聯係試圖構建雙方互不攻擊條約。
最終在1941年8月8日至11日,閻錫山和日本方麵在汾陽城內簽署了一份名為《日本軍與晉綏軍基本協定》的協議。
日方代表為日本華北派遣軍參謀長田邊盛武,隨員有日本山西派遣軍參謀長楠山秀吉、獨立混成第十六旅團長若鬆,偽山西省省長蘇體仁、省公署參議梁上椿。
而閻方代表為第七集團軍總司令趙承綬,隨員有第七集團軍司令部參謀長續誌仁、騎一軍軍長溫懷光、參謀長齊鳳洲、騎一師師長趙瑞等。
協議中的條款大致是:日、閻雙方取消敵對狀態,互相提攜,共同“反赤”。日軍從孝義縣城撤出,讓閻軍進駐。
甚至在1942年的時候,閻錫山一度想要直接向日軍投降。但內部極大的反對意見讓他不得不考慮一旦投降後眾叛親離的後果。
作為閻錫山的心腹的趙戴文就曾經為此當麵頂撞過閻錫山,甚至聲稱如果閻錫山選擇投降那麼他寧願跳黃河死也不跟閻錫山回太原。這種巨大的分歧讓閻錫山猶豫不決最終還是選擇了觀望。
有著這樣的曆史經驗,你如何讓屠猛虎來信任此人?!
“司令,帝都來電了!”趙戴文急匆匆的走進了閻錫山的府邸,對著坐立不安的閻錫山道。閻錫山聞言猛的站了起來。
“哦?!次隴!拿來我看看!”趙戴文不敢怠慢,趕緊將這份電報拿給了閻錫山。閻錫山拿過電報看了一圈,臉色頓時難看了起來。
趙戴文也默然無語,這份電報他是看過的。其中的內容他一清二楚。但此時他卻不好發表看法。
這份電報的內容很簡單,那位猛虎要看到晉綏軍的表現才會考慮是否提供支援。言下之意很明白:你們要是不打,我可以看著日本人打過來了再說。
這做法很簡單:就是逼著晉綏軍在抗日和不抗日之間選擇。要麼,和國防軍一起抗日和日本人狠狠的打一場,算是投名狀。
要麼,就直接投向日本人去和汪兆明一派合流。他沒有給閻錫山留下太多選擇的餘地,或者說他自信無論閻錫山如何選擇他都能夠處理。
“次隴啊······這屠猛虎這是要吞了我們山西啊······”閻錫山沉默了好一會兒後,對著趙戴文道:“他這手……玩的是陽謀,我們還真是拒絕不了……”
趙戴文歎了口氣,道:“誰說不是呢?!要求我們進駐河南和日軍打一仗,這看起來合情合理。而且他電報上也說的清楚,有損失他補兵補武器。這要是說起來,真是沒有虧了我們······”
可閻老西和趙戴文都是老狐狸了,如何看不出屠猛虎的潛在打算?!首先這是逼著晉綏軍離開山西,其次這是逼著他們和日軍開戰。
而最後一條,補充的兵是什麼?!說白了就是向晉綏軍滲沙啊!滲進來了,出去可就難了。而晉綏軍到時候換成了國防軍的武器,那些彈藥還不得都是國防軍來補給?!他們敢輕易的動那些國防軍的軍官和士兵麼?!
“次隴,你把宜生、星如他們找來,這事兒我們要議一議····…”閻錫山揉著自己的眉頭,對趙戴文道:“我們晉綏軍······嗬嗬,以後可能就沒什麼晉綏軍了……”
趙戴文聞言極為黯然,但他也說不出什麼安慰的話隻能是點頭而去。
自抗戰以來,山西周邊幾乎沒有任何的戰鬥發生。晉綏軍保持的極為完整。這種完整顯然是極為不合理的。某位猛虎不願意看到這種“完整。”
他逼著閻錫山做出選擇:要麼,抗日殺敵流芳千古。要麼,學汪兆明,然後遺臭萬年。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