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我旅置身於那些隨帶著大量傷病員撤退的部隊及其最近的目的地——烏克魯爾之間。我軍已不存任何希望,我們得不到食物,得不到藥品,什麼也得不到……”
“士兵們衰弱不堪,嘴裡塞滿野草。在路上深可陷足的泥漿裡,都有可能看到漂浮著的士兵的屍體。四下裡零亂丟散的裝備,正是不體麵潰敗的見證。”
“我們那些當初成為印度征服者的士兵們,現在從炮火下得以逃身,帶著一身的疾病,正沿著無數條叢林小道,痛苦地向前掙紮前進著。”
這是英軍第33旅旅長劉易斯皮尤的回憶,當說出這些話的時候他開始不停的掉淚。那是一段艱難的撤軍。
那次陣地上的作戰,他最終沒有堅持住。或者說,英軍最終沒有堅持住。大量的日軍衝上了陣地,對英軍形成了壓倒性攻勢。
在這種情形之下,陣地上的英軍敗退了下來。接著,他們接到了來自於司令部斯利姆的命令讓他們立即撤離陣地,並前往阿富汗彙合。
怎麼彙合?!劉易斯皮尤旅長憤怒的想要殺人,開始命令他急行軍來支援作戰現在又命令他立即趕往阿富汗。
難道這位司令官閣下不知道英帕爾距離阿富汗到底有多遠麼?!一路上沒有給養、沒有藥品和醫療,你讓一支傷痕累累的部隊如何撤到阿富汗去?!
但皮尤也知道,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日軍的強攻英軍根沒有辦法抵禦,現在英軍能夠做的隻有是撤離這裡,向著自己的殖民地撤離。
東南亞地區已經布滿了日人的軍隊,無論是美國還是英國都無法對這裡提供有效的支援。甚至從某些方麵來說。這兩國已經自顧不暇了。
“所有部隊追擊!馬上追擊!不要給這些英國人跑了,印度國民軍馬上加入追擊的行列!你們報仇的機會來了!”
牟田現在很是興奮,英軍終於敗退了。而是慘敗潰退,一路上丟棄的武器彈藥和那些運輸車輛無聲的表明了英軍究竟敗的有多慘。
“英國人敗了,他們正在撤出印度向著阿富汗趕去。”國防軍司令部內,屠孟賁拿著電報對著麵前的眾人道:“對於英國人來說,這還真是禍不單行啊!”
的確是禍不單行,英國現在土丟了、最重要的殖民地也丟了。內閣跑到了加拿大,海軍損失過半、陸軍大部分被俘。
仗打到這種程度。基英國已經沒有什麼戰鬥力了。接下來如果美國沒有接棒,那英國就隻有等死的份。
“沒想到啊!當年驕橫無比的大英帝國,現在竟然淪落到這種程度了。嘿!”前來參加會議的海軍司令沈鴻烈很是感慨,曾幾何時英國可是要仰望的存在啊!
結果現在,那些被自己軍隊打的抱頭鼠竄的日人竟然可以耀武揚威的把英國人給狠狠收拾了一頓。
“這不奇怪!”屠孟賁笑了笑。
曆史上的英帕爾會戰。其結果是英國人取得了勝利。但這並不意味著英國人的戰術有多高明,士兵有多強大。
其實這完全就是老天爺幫忙,和當時指揮作戰的牟田腦子抽抽的結果。那會兒的日軍隊,基就是橫行在亞洲的存在。
在中國的節節勝利,將這些部隊養的極為驕橫。甚至當時牟田口廉在戰事發動前站在欽敦江畔,口出狂言,宣稱:“帝國陸軍現已達到天下無敵的地步。太陽旗將宣告我們在印度肯定勝利的日子為期不遠了。”
於是當時發動進攻的日軍僅僅是準備了一個月的給養和彈藥基數,便向著英帕爾殺去。
而事實上,如果英國人沒有那麼好的運氣碰上了雨季且日軍對後勤準備不足那麼英軍的下場肯定好不到哪裡去。
曆史上牟田帶著部隊攻占了英帕爾東南麵的伯萊爾公路上的謝阿姆山口,將英印軍逼得退守。而牟田則是能直接俯視著公路乾線的坦努帕爾。
接著牟田的強攻讓英國人再次被迫棄守了一部分防線,此時的英國人其實已經到了強弩之末。要不是牟田的部隊後勤根跟不上,且因為叢林和雨季導致病患大量減員說不準就攻破英國人的陣地了。
當時牟田的第十五軍的部隊經連日激戰,疲憊不堪。由上至下全部缺乏給養。口糧從出發時的每天6兩降到4兩、兩。在這種情況之下日軍的戰鬥力大為下降。
而英印軍卻大不一樣,有著運輸機的支持他們每天除了獲得基生活物資外,甚至還能得到諸如香煙、甜酒、咖啡……等等之類的物品。
接著英國人的好運氣來了,雨季的到來導致了道路的泥濘。牟田也在這個時候決定變更主攻方向,向英帕爾以北迂回,企圖從北麵打入英帕爾。
為此日軍通過滑溜難行的叢林小道向前推進。日軍第33師團和配署的第15師團一部與英印第20師在叢林裡迎麵相撞,隨即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在給養充足、武器彈藥及兵力充足的情況之下,英印軍的堵擊竟被每天就吃03兩米的日軍揍的七零八落。
這次作戰日人衝出了叢林,一路橫衝直撞殺到了英帕爾的邊沿。但這時候他們的給養早已經沒有了,一天就吃03兩還延續數月並經曆了一係列苦戰……
此時日軍已經沒有任何的力量發起攻擊。這幫悲劇的日軍,一路艱辛的打到了英帕爾英軍的家門口,卻發覺自己無力再邁進去,對日人來說確實是件天大的諷刺。
與英帕爾方麵的戰況相似,日軍第31師團在科希馬方向上的進攻也成了強弩之末。
而雨季的到來,更是讓這種情況雪上加霜。根據統計當時日軍士兵至少有3萬多人染上了瘧疾、痢疾、霍亂、流感等疾病,尤其是軍隊的克星——傷寒,更是蔓延猖獗。
由於缺乏藥品和醫療器械。隻好眼巴巴地看著那些患病的士兵等死或是自殺。當時日軍第十五軍出戰的總計有十萬人之多,但最終回來的卻隻有不到兩萬人。
至少有八萬人死於這場戰役。但真正死在戰場上的,或者說陣亡的僅僅是三萬兩千餘人而已。其餘的,幾乎都是死於痢疾、瘧疾甚至被爆發的山洪和泥石流衝走。
屠孟賁不由的感歎,蝴蝶效應真的是不可小窺。日人在中國吃了大虧之後,對於各部的作戰開始變得謹慎。
這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這次英軍沒有如曆史上那樣取得殲敵八萬人的戰績反而是在損失了大半個軍之後潰退出了印度。
屠孟賁更沒有想到的是,印度人會在這個時候選擇和日人合作完成他們趕走英國人獨立的夢想。
其實這也無可厚非,後世印度來就對二戰時期幫助日人進攻印度的“印度國民軍”抱有極大的好感。比如對印度國民軍的首領錢德拉鮑斯,哪怕是在21世紀初的印度國會議事堂前所懸掛的的三幅肖像中,錢德拉鮑斯的畫像是與甘地、尼赫魯並列的。
由此可見錢德拉鮑斯在印度的評價。而在鮑斯誕辰一百周年的時候,印度甚至為他專門發行了紀念郵票。
錢德拉鮑斯身就曾是國大黨的前任主席。當然,他和甘地的“非暴力”運動意見相左。他是希望直接進行暴力革命的。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失去了甘地等國大黨保守派的支持。
“唔……日人已經占領了印度。接下來他們肯定會考慮中東地區。”屠孟賁用手指點著桌麵,沉聲道:“再然後,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聯合德國一起發動對蘇聯的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