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希爾是個聰明人。他知道這種戰爭不是還沒有發展起來的、貧窮的阿富汗所能夠摻和的。無論勝利還是失敗,阿富汗都分不到什麼好處。
反而出頭挨打的,肯定是阿富汗這樣的小國。查希爾可不想去做那被槍打死的出頭鳥,在他看來保持中立並全力的發展自己才是阿富汗要走的道路。
“陛下。我們知道您的顧慮。但我們更知道您現在所麵臨的困難。”晴氣慶胤一點兒也不生氣,依然笑嘻嘻的道:“您的改革。在阿富汗國內肯定引起了巨大的爭論與反對。相信有不少部族的首領在反對您吧?!”
查希爾陰沉著臉一句話也不說。這個情況隻要是來到了阿富汗的人,肯定心裡都清楚。這件事情無法掩蓋,各部族為了反對查希爾的改革已經發動了數次不成功的軍事政變了。
“難道你們有解決這件事情的方式?!”查希爾看著晴氣慶胤的笑容並沒有生氣,他知道這位日本人不是傻瓜。
他既然提出了這件事情,那麼就表示他們肯定有著解決方案。查希爾很有興趣知道,這些解決方案能不能讓自己滿意。
“我們大日本帝國的興旺,來自於明治維新。”晴氣慶胤忽然說起了看似毫不相乾的日本曆史,卻見他對著查希爾道:“陛下,在那個時候大日本帝國並不強大。我們的情況甚至比您現在的情況更危險。”
“當時天皇陛下並沒有太多的兵力,而大部分的兵力都集中在了各個藩屬和幕府的手上。”晴氣慶胤頓了頓,道:“好在好幾個藩屬都支持改革,所以陛下有足夠的兵力和勇士清除那些反對改革的藩屬和幕府。”
“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如何安撫那些藩屬呢?!百足之蟲僵而不死,僅僅是采用雷霆的手段收到的肯定是不斷的反擊,這些人如果不斷的搗亂,那麼改革也是無法進行的……”
查希爾稍有興致的望著晴氣慶胤,顯然晴氣慶胤的話已經成功的吸引住了他。這個情況也正是現在查希爾所麵臨的。
他有強大的力量可以壓製住國內的反對聲音。但一味的壓製肯定是不成的。約是壓製,這些聲音會越大。最終很可能會造成巨大的、全國性的流血衝突。
這是查希爾不願意看到,但卻又不得不麵對的。
“明治天皇陛下當時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成立了貴族議院!”晴氣慶胤微微的一個鞠躬,輕聲道。
“同時讓這些藩屬分化,一方麵讓他們對立並分屬陸軍和海軍。同時讓皇族進入軍隊服役,儘力的擴大皇族在國內及軍隊的影響力。提拔了大量支持改革的官員,並讓出了部分商業利益給予那些貴族……”
晴氣慶胤將整個明治維新最為核心的內容全部都表述了出來。事實上明治維新,在當時看來是很不錯的一次國家革命。
但如果長遠的來看,這次的革新是並不完整的。整個國家依舊是藩屬和貴族在把控。天皇的權威和聲望雖然大大提升,但貴族的影響力也並未消減。
這種不完整的革命,或者說妥協型的革命所造成的後果就是一戰之後日本的逐漸軍國主義化。西園寺公望等貴族看到了其中的危機,他們試圖要壓製軍隊裡舊式貴族的聲音。
但這種壓製導致了軍隊強力的反彈,在那個時期日本內閣走馬燈似的不斷輪換甚至首相一度遭遇刺殺就是一個明證。
後續的天皇並不想逼得軍隊發瘋。如果軍隊發瘋了那麼整個日本都會陷入流血衝突中。於是,內閣隻能是在某些情況下對軍隊的舊貴族做出妥協。
“晴氣慶胤,你的意思是我可以給這些部族首領成立議院讓他們參與權利分擔?!”查希爾若有所思的道,而晴氣慶胤則是笑著搖了搖頭。
“不是這麼簡單,我的陛下。您還要清理那些貴族手上的私兵,這才是最重要的。”晴氣慶胤笑著道:“那些私兵的威脅太大了,隻有將他們轉變成阿富汗王國的軍隊。才是安全的。”
查希爾一下子明白了晴氣慶胤要表達的意思。這些私兵會被派上戰場。而根據各大氏族派出的私兵的程度,來決定他們在議會中的議席。
同時仿造日本的方式,讓這些大氏族們進入軍隊有一席之地。相信這也是這些氏族願意得到的位置。
當然,為了安這些氏族的心會讓他們自己人帶著部隊上前線。到了前線麼。槍林彈雨的誰能保證就一定能活下來?!
到時候自己把這些部隊一整合,剛好就是阿富汗的新軍隊!
“我們大日本帝國會為您培訓一批新的軍官,他們將在戰場上實踐。到時候您完全可以掃平一切障礙,執行您想要執行的改革……”
晴氣慶胤對著查希爾深深的一個鞠躬。輕聲道:“這就是我們大日本帝國的誠意……”
查希爾的臉色一會兒青,一會兒紅。陰晴不定。說實話。日本人拿住了查希爾的死穴,現在查希爾的改革的確遭遇到了巨大的困難。
想要戰勝這些困難,查希爾自己並沒有把握。那些大氏族可都是手握大量私兵的,逼急了他們一股腦兒的造反,就是查希爾也吃不住勁兒。
日本人提到的貴族議會,他也曾經考慮過。但沒有壓住這些貴族私兵的能力,他不敢這麼乾。不然的話,這些貴族們掌握了權利又有了私兵他查希爾隻能是去做傀儡了。
說不準哪位貴族想要坐坐阿富汗國王的位置,他就得滾蛋下台。
“這件事情讓我想想……”好一會兒了,查希爾才道:“你們可以做主的人,什麼時候可以抵達坎大哈?!”
“最遲兩周!”晴氣慶胤知道查希爾已經動心了,他笑著道:“石原將軍已經啟程了,相信他很快就會抵達印度。並來到坎大哈和您會麵……”
查希爾點了點頭,對著晴氣慶胤一揮手。晴氣慶胤很識趣的一個鞠躬,轉身悄然離去。
而此時,已經離開了王宮的達烏德的車隊正緩緩的進入一座坎大哈郊外的小院子。這座院子裡居住著一位看起來很和善的老者。
老人看不出年歲,你可以說他六七十歲了也可以說他五十出頭。老人留著長長的胡子,穿戴著阿拉伯人常見的長袍,頭上包著頭巾。
看起來就和普通的阿拉伯人似乎沒有任何的區彆。唯一不同的是,這位老人的香料似乎做的很好達烏德親王經常會親自來這裡買香料。
“先生,剛剛我的堂兄找我去王宮裡談話了。”此時,達烏德就在這座院子裡和老人在屋內的沙發上安坐著。
“我堂兄顯然是希望跟日本人交易,他願意讓出阿富汗的道路給日本人通過。換取日本人和他做一些貿易……”
達烏德的話還沒有說完,這老人的臉色猛的青了一下。但隨即馬上恢複。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