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格哈特並沒有再次找機會前往拜訪費德麗卡或顏正清,相反的他卻帶著弗朗茨在帝都的各處學院、工廠轉悠。美其名曰:考察。
“弗朗茨,我們需要了解中國到底和美國牽扯有多深。這決定了我們和他們交易的籌碼。”格哈特不是笨蛋,他知道美國和中國的合作頗多。
甚至牽扯到了一係列的軍工、化工、冶煉……等等產業,如果德國開出的價碼不夠中國是絕對不會放棄這種合作的。
“我們要說服中國,就需要知道美國人的籌碼。隻有了解的對方的牌,我們才能打好自己的牌。”格哈特走出了帝都政法學院後,對著身邊的弗朗茨道:“剛才我在這所學院裡,並沒有看到幾個美國的教授。”
“相反的,我們卻在帝都大學的化學、機械工程、理學、航空……等等分係,見到了不少的美國教授在教授課程。”格哈特頓了頓,道:“弗朗茨,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
弗朗茨愕然了一下,他開始僅僅是覺得這不過是閒逛罷了。並沒有深入的思考,相反的他覺得那些學院裡的異域風情更加的吸引他。
“這說明,中國方麵雖然和美國在合作但依然對美國保持著警惕。”見弗朗茨答不出來,格哈特苦笑著道:“帝都政法學院,前身是東三省政法學院。是專門培養、培訓聯合政府內部官員的專門學院。”
“這所學院的講師包括了現任的聯合政府總理顏正清、主席林森,還有主管外交的伍豪、交通部長常蔭槐……等等這些現任的聯合政府內閣高官們。”
弗朗茨深深的吸了口氣,他現在算是明白了格哈特這麼做的原因。他們看似在參觀,實際上是在觀察到底美國和中國在各方麵的牽扯有多深。
而就目前他們所了解到的情況來看,美國人在各方麵對中國的支持力度不可謂不大。在工廠內,他們可以到了成百上千的美國技術工人、工程師在幫助工作。
而在學院裡。他們也能看到不少西方的麵孔在擔任包括了化學、機械工程等方麵的講師。但唯獨在那所專門用於培訓中國官員的政府學院內,他們看不到任何一個西方麵孔。
這說明了,聯合政府對於外部勢力進入自己的統治圈子還是有很強的警惕心的。或者說,他們不願意有其他的勢力插手自己的國家管理圈子。
“我覺得他們這麼做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他們才剛剛從軍閥混戰裡麵脫離出來。肯定不願意再次陷入這樣的怪圈裡……”格哈特在車上對弗朗茨如是說道:“其實大家心裡都明白,當時的那些軍閥背後都站著列國的勢力。”
“現在要避免這種情況再次出現,就得從源頭上解決。沒有在政法學院裡安排外籍教授,為的就是杜絕這種狀況的出現……”
在格哈特和弗朗茨抵達了帝都數日之後,一架大型客機緩緩的降落在了奉天機場。隨後聯合政府總理顏正清等人笑著將飛機上的客人接下來。和他們一起搭乘專列前往帝都。
“感謝顏總理能夠親自來迎接我們,對此我們感到很榮幸。”赫爾在火車上首先開口,他和顏正清是見過麵的。
不過當時顏正清並非聯合政府的總理,而是東三省政府的總領。丘吉爾倒是好奇的看了看顏正清,他是第一次見到這位聯合政府的總理。
在前往蘇聯的飛機上。赫爾已經將聯合政府的架構、主事人和決策層都給丘吉爾說了一遍。尤其是重點說了顏正清。
根據情報及在華美國方麵的人員觀察,聯合政府中主導權最大的無疑是顏正清。無論是那位國防軍總司令,還是聯合政府主席大多數軍政意見都會質詢這位總理。
而這位總理的才華也是毋庸置疑的,東三省時期便是這位總理奠定了現在聯合政府穩定的架構。在聯合政府合並之後,為了避免各派係之間的爭奪而導致政務、軍務的疏忽,這位總理更是嘔心瀝血的說服了各方同時擴大引入了原東三省的政務架構。
他的努力終究是取得了成果,聯合政府成立以來雖然在政務銜接和前國府行政人員的安排上有些小摩擦和分歧。但最終大家的意見都會在他的撮合之下達成一致。
而這一切的發生,卻從來不曾影響整個聯合政府的架構及運作。不得不說,這位顏正清總理有著極高的政治手腕和堅定無比的政治信念。
“哈哈哈……赫爾國務卿客氣了。丘吉爾首相,我們這是第一次見麵。歡迎你來到中國。”顏正清依然是那副溫爾雅的模樣。笑著對兩人道。
而邊上的斯大林則是輕笑著對顏正清道:“顏總理,我們都是老朋友了就不介紹了。”
“我們的確是老朋友了,但我有些不明白現在蘇聯正處在戰火中。情況似乎並不好,為何斯大林主席還要離開莫斯科前來中國?!”
顏正清這是明知故問。其實他是想要看看斯大林的回應是什麼。
“沒有辦法啊……德國人太過狡猾了,他們借著談判的緣由突然對我們開戰導致我們前線損失慘重。為了讓戰爭繼續打下去。最高委員會讓我來看看能不能拿到一些援助……”
斯大林的笑言不可信,但所有人都出奇的沒有反駁。大家談笑之間互相打著機鋒,顏正清曾有遊學英美俄的經曆,無論是倫敦腔的英語還是隨意的美式英語又或是俄語他都能說。
場麵沒有冷然,反而逐漸熱絡。顏正清不時的充當斯大林地麵英翻譯,畢竟斯大林雖然能說一些英語卻對於某些詞彙不是很熟悉。
這方麵就得顏正清幫忙翻譯了。
而丘吉爾也開始發揮了自己的外交手段,言語間不斷的旁敲側擊國防軍現在的意圖。當然,他不會明擺的說著想知道聯合政府對於德國前來談判的想法。
從這點上來說,丘吉爾比後來的那位鐵娘子高明了無數倍。丘吉爾在二戰時和二戰前,幾乎和盟國所有的領導人都四角甚篤。
無論是美國還是蘇聯。在當時都極為尊重他的意見。而斯大林和羅斯福,更是私下裡宴請了他好幾回,同時征詢他對於戰局的看法。
但在丘吉爾之後的那位鐵娘子就沒有這種手腕了。一味的強硬,讓她在遭遇阿根廷那樣的南美小國的時候可以取得一些強勢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