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鏖戰九百場!_太古第一仙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太古第一仙 > 第306章 鏖戰九百場!

第306章 鏖戰九百場!(2 / 2)

兌字門的鮫人妖、坎字門的海龍,還有巽字門的深海死靈怨妖,全部登場!

整個八卦戰場,因為近半都是妖,那滔天妖氣席卷全場,仿佛將這仙獄染成了一片妖海。

“鮫人、海龍?”

雲逍其實已經用月仙的雙眼看過它們了。

不過,以本尊的雙眼再看,又有幾分不同。

那鮫人本就是半人形,所以他們並沒有化形的習慣,遠遠望去,他們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修長魚尾,多數挺美。

他們族中強者以女子居多,超越命海境強者總數不到一千,確實是八獄之中最少的!

而那海龍妖族,倒是全部化形了。

他們大多數皮膚都是藍黑色,身上隱約可見鱗片,鼻子有點粗大,雙眼不怒而威,顯然也是霸道粗蠻的一族。

至於死靈海獄,其命海境以上的怨妖數量亦有兩千以上,個個詭譎而陰森,幾乎都籠罩在幽冷的深海霧氣之中!

它們給雲逍帶來的威脅感,甚至比陽魔、符修更陰森!

“看來,這三方獄界算第一檔了。”

符修、陽魔、死靈海妖!

很明顯,他們都迫切想要雲逍死!

雲逍也很乾脆,誰想讓自己死,他就反過來讓對方死!

所以,隻一碰麵,便可斷定自己和這三方人魔妖不死不休,沒有任何商量餘地。

除開他們,無間地獄和洪荒妖獄,雲逍相當於已經拿下了。

隻剩下鮫人和海龍……其實不足為懼。

這兩大海妖中,鮫人對劍修並沒恨意,而且他們九獄倒數第一,並沒什麼自主權。

“這樣看來,符修、陽魔、死靈海妖,其實才是主敵。”

這一點,從這三方登場後對劍修那極度陰冷、肅殺、譏諷的目光裡,也都能看出來。

反觀鮫人妖,他們多數比較緊張,東張西望,對劍修的惡意算是被綁架出來的。

“所以,真是一挑七麼?”雲逍心裡冷笑。

符皇、燭魔等等出場後,都在看著他!

甚至整個九獄界,百分之九十九的強者,此刻都在冰冷凝望這個天才少年!

他站在離字門的最前方,統禦上千劍修,如清風明月,無視任何黑暗狂潮,又如同黑夜滄海上的閃耀的白色星辰,世間魑魅魍魎,染不了他心分毫。

以一人之軀,對抗上萬殺機目光!

八卦戰場上,當即勢如水火。

辰時還沒到,那燭魔便已無可忍耐,直接開口道“仙獄各位,宣布今年的玩法吧。”

他聲音低沉而暴虐,席卷全場時,如烈火般燒灼在每一人的耳膜上。

一眾劍修首當其衝,紛紛皺起了眉頭。

“既已到齊,那便可宣。”

莫劍止目光冷漠,掃向四周八個方向的爭霸隊伍,氣氛陡然緊張起來。

一眾人、魔、妖,屏住呼吸。

能不能殺劍謫仙,重創永生劍獄,規則很關鍵!

沈小嬋、夢妖和昆僵明顯不說話,所有人都看著那劍修莫劍止。

一片死寂中,莫劍止提高了聲調,肅聲道“決定一個獄界強盛的標準,一共有兩個。第一命海境骨乾的規模與戰力。第二巔峰強者戰力。按照以往慣例,我們九獄界仍然以兩輪戰鬥,分彆考驗這兩個標準。這兩輪爭霸的權重,分彆是六和四!”

也就是說,命海境骨乾的規模和戰力,在仙獄規則中,比老祖以上的巔峰強者還要重。

這也正常,畢竟前者數量多很多!

“今日,先進行命海境決勝負、排席位。”莫劍止道。

“請莫兄說規則。”符皇道。

莫劍止點頭,“諸位進仙獄時,每人領取了一枚令牌,分彆對應八卦之數。集齊乾坤巽震坎離艮兌八枚令牌,可聚合成‘一卦’,最終獄界排位以‘卦數’多寡排列。”

此言一出,便引起一陣竊竊私語。

“什麼意思?”

“就是說,我們要奪得其他獄界的令牌各一個,才能湊出一個完整的‘卦’,缺一不可。”

“最後以一個獄界‘卦的總數’列排名!”

“比如說我們符修,現在手上乾字牌有兩千多,但其他牌一個都沒有,所以我們卦數暫時為零!大家都是零。”

“好家夥,這不就是要讓我們和每個獄界都得打?”

“沒錯!”

“守住自己的牌,彆人的卦數就漲不起來,得到其他七獄令牌各一個,就能聚齊‘一卦’,為我們卍劫符獄做貢獻。”

在場幾乎都是強者長輩,他們通過議論,很快就把這決勝規則給理順了。

順暢之後,他們一個個的麵色反而變得冷厲起來。

“仙獄這是什麼意思?逼我們八獄內亂?”

“以前可沒有這麼粗暴的規則……”

“要不,反對?”

“看符皇他們怎麼決斷吧。”

一萬多強者,議論紛紛。

“這規則對劍墟有利,他們本來是被群毆的,現在好了,大家群毆完他們,還得自己亂戰一場。”

很快就有人意識到了這一點。

正當整個八卦戰場的氣氛愈加暴烈時,莫劍止並不受影響,而是繼續說“第一輪‘命海境爭霸’,各方選出最強的九百人,一共進行九百場戰鬥。每一場戰鬥,八獄各出一人入八卦戰場,攜帶令牌戰鬥。每一場對戰限時一刻鐘,時辰結束,不管誰得到幾個令牌,都得退場。”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