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不遍,消息傳播手段落後,陳喪良還不知道雲老將軍那邊已經把化及兄、王世充和李密三家折騰得元氣大傷,所以才自言自語的這麼說,那邊宇文歆當然更不知道東都戰場的情況,再稍微猶豫了一下後,本著拿誰薪水就替誰賣力的職業道德,宇文歆還是主動說道:“丞相,就下官所知,你的東線目前局勢複雜,暫時還無力大舉出兵太原。若是丞相願意,下官倒是還有一計,可以讓太原李氏不戰自亂,自形削弱實力,有利於丞相的將來進兵。”
“先生有何妙計?”陳喪良一聽大喜,然後又立即醒悟過來,道:“先生莫非是想讓我出手離間李家兄弟,讓李建成與李世民骨肉相殘,自相殘殺?”
“李世民?”宇文歆一楞,疑惑說道:“丞相,下官是想建議你用計離間李家兄弟,但離間李世民沒什麼用啊?他在河東霍邑被你打得元氣大傷,現在名為右都督,實際上真正忠於他的軍隊也就五六千人,且時常被建成公子放在北線最前沿與劉武周正麵抗衡消耗,糧草軍需全都得仰仗太原鼻息,已經翻不起太大的風浪了啊?”
“那離間誰?”陳喪良一楞反問——李二逃回太原後過得很不舒坦,這點隋軍細作早有探報,但作為一個知道玄武門之變的穿越者,說到離間李家兄弟,陳喪良當然第一反應就是離間李大和李二。
“李元吉。”宇文歆給出了一個讓陳喪良十分意外的答案,然後宇文歆又解釋道:“丞相你千萬不要小看了這個李元吉,他現在雖然隻有十七歲,但說到野心之大,性格之狠毒,他絕對在他的兩位兄長之上。之前李淵讓他留守太原,太原軍隊錢糧都由他一人掌管,官員領生殺予奪,全都由他做主,說他是太原土皇帝也不為過。”
“之後李建成率軍逃回太原,李元吉因為排行第四,當時又隻有十五歲,就聽眾人相勸,把太原大權移交給了他的長兄李建成。”宇文歆接著說道:“但很快的,李元吉就覺得後悔了,想要從李建成手裡拿回太原大權,又仗著他之前執掌太原權力在軍中有著眾多心腹黨羽,便背著他的兄長拉幫結派,前途架空他的兄長拿回權力,李建成對此雖然有所察覺,但他念在李元吉年幼無知和主動交出太原兵權的份上,對此多有忍讓,還讓李元吉的三個絕對親信擔任總管,掌握了一萬五千多軍隊,在太原軍中自成一係。”
陳喪良聽了大喜,忙又問道:“那李二郎呢?他現在和李元吉是個什麼樣的關係?”
“具體情況下官不是很清楚。”宇文歆搖頭,又說道:“但下官懷疑,世民公子和元吉公子很可能已經暗中締結了盟約,聯手抗衡他們的長兄建成公子。”
“有沒有證據?”陳喪良趕緊追問道。
“有。”宇文歆答道:“李元吉好色,姬妾多達六十餘人仍不滿足,仍然還不時強納民間女子為妾,李建成對此多有阻止勸說,二公子表麵上對此不置可否,但他在與劉武周交戰期間獲得的兩名美貌女子,卻出現在了李元吉的後房之中。下官因為之前也頗得李元吉信任,可以時常出入他的府邸,無意中知道了這件事,所以下官懷疑,李元吉與二公子恐怕已經在暗中交好,準備聯手對付大公子。”
陳喪良滿意點頭,也十分認可宇文歆的分析——因為以李二現在的處境,想要從李大手裡奪得兵權自己當家做主,與李元吉暗中聯手締盟無疑是唯一選擇,曆史想先乾掉李二再乾掉大哥自己當皇帝的李元吉為了自身利益,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和李二聯手也絕對有可能。想到了這點,陳喪良忙又問道:“宇文先生,那我該如何下手離間?”
“很簡單,假稱讓李元吉獨掌太原就行了。”文歆答道:“李元吉性格陰鷙驕侈,但野心並不是很大,下官看得出來,他隻不過是想繼續當太原的土皇帝,讓人無法向李建成一樣製止他的驕奢淫逸,並不象李建成和李世民一樣還有南下逐鹿念頭,丞相你若是對李元吉誘之以利,賜予顯爵許他世鎮太原,他必然會接受丞相你的招撫收買,為丞相你所用,屆時丞相你再驅使他發動兵變擒拿李建成,無論是否成功,太原軍隊都必然為之大亂,為丞相你創造進兵良機。”
陳喪良聽了大喜,先是鼓掌叫好,又仔細問了宇文歆許多太原軍隊的內情,對李家兄弟的內部情況有了深刻了解之後,陳喪良這才讓宇文歆下去休息。然而宇文歆離開之後,陳喪良卻又冷笑了起來,暗道:“畢竟不是穿越者,李元吉如果隻滿足太原一地那倒好了,這小子手段比他大哥狠多了,野心也不比他二哥小到那裡。不過嘛,李元吉和李建成現在的關係,倒是可以好好利用一下。”
撚著唇上逐漸長出的微須盤算,陳喪良發現這事還是比較危險,離間李建成和李元吉肯定不難,但還得防著李二乘機坐收漁利,陳喪良不怕李建成當老大,更不怕李元吉那個有野心無能力的李元吉獨掌李家軍隊,卻對李二仍然還是警惕萬分,所以陳喪良盤算了許久後,還是決定把這件事暫時擱一擱,準備等解決了東線問題騰出了手來後再說。不過為了未雨綢繆起見,陳喪良又覺得自己應該先和李元吉取得聯係,方便下一步的行動計劃,也立即盤算起了這件事。
事實上就連陳喪良都沒想到東線問題會被雲老將軍解決得這麼完美,基本解決了安定、北地兩郡的善後問題後,不敢久離大興的陳喪良才剛下令率領主力班師,雲老將軍那邊就派人送來了他已經成功讓化及兄、李密和王世充三敗具傷的喜訊,陳喪良大喜之餘立即給雲老將軍加官晉爵,又讓軍隊加快腳步返回大興,準備著手安排下一階段的平定天下戰事。
正月下旬,陳喪良率領著主力順利回到大?,向名譽上的自己老大義寧帝楊行基獻俘,然而在慶功朝會上,連陳喪良都有些措手不及的是,他的幾個死黨房玄齡和魏徵等人突然跳了出來,聯名向楊行基上奏,說陳喪良功高蓋世,德配寰宇,理當進位為王,然後還沒等震驚萬分的陳喪良回過神來,包括屈突通和龐玉等前朝老臣在內的文武百官都已經紛紛附議,一起奏請給陳喪良加封王爵,陳喪良與長孫小籮莉的媒人龐玉還乾脆懇請楊行基賜予陳喪良九錫,直接把陳喪良推到曹老大司馬老賊的位置上。
虛歲隻有七歲的楊行基連話都說不利索,隻能是把求助的目光轉向陳喪良,陳喪良回過神來後假惺惺的謙虛了幾句,結果又遭到了文武百官齊口反對,不少官員還明白表態,如果陳喪良不接受王爵,他們就要撞死在這金鑾殿上!陳喪良被迫無奈,為了挽救這些正直能臣的寶貴性命,也隻能是十分勉強的接受了百官好意,卻十分堅決的謝過了九熄之禮——這玩意太招搖了,太過有損陳喪良的忠臣形象,所以陳喪良暫時還不想要。
再然後當然是討論陳喪良的王爵名號了,文武百官不知陳喪良心意,都不敢隨便開口,楊行基也請陳喪良自行決定。陳喪良隻猶豫了一下,很快就開口說道:“那就唐吧,先帝在遇害之前,最後一道旨意就是改封我為唐國公,先帝聖旨不可違,就還是唐吧。”
“恭喜殿下受封唐王!唐王殿下千歲!”
佩劍著履站在小小皇帝楊行基的身旁,昂首挺胸接受文武百官的行禮,陳喪良思緒萬千,不由想起種種往事與舊人,更想起了被自己假借楊行基名譽碎屍而葬的李淵,心中唏噓,暗道:“老李啊,這就是命啊,你放心閉眼吧,相信我,我一定會替你開創一個更加輝煌、也更加偉大的,大唐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