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誠,你來看看這東西。”
朱誠接過報紙,詳細研讀起來。
良久,他放下報紙,輕歎一聲:“終於來了,我還在想東林黨會忍到什麼時候呢,現在他們終於掉入彀中。”
魏忠賢一臉凝重,道“你怎麼一點都不著急啊?”
“為什麼要著急,”朱誠笑道,“著急的應該是掉進陷阱的獵物,而不是等待的獵人。”
“怎麼回事,說來聽聽吧。”
“魏爺爺,您知道為什麼我們的報紙叫《〈邸報〉增刊》,而不叫彆的什麼報紙嗎?原因就是怕其他人仿效,和我們搶奪輿論製高點。大明規定,通政司管理《邸報》,我們的《〈邸報〉增刊》是《邸報》的附屬產品,也就是《邸報》後麵加印的頁數。私人印刷傳播《邸報》,是要受到《大明律》的製裁。他們不但辦了個新報紙,而且還公開散布,難道以為《大明律》是擺設不成?”
魏忠賢恍然大悟,拍案叫絕:“妙啊,朱誠,你真是個人才。我這就叫東廠去查封報館,逮捕負責人。”
“慢。”
“為什麼?”
“魏爺爺有沒有讀過《左傳》中的《鄭伯克段於鄢》?鄭伯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共叔段,直到共叔段謀逆為止?那是因為共叔段之前的種種惡行,隻能小懲,不能大罰。到了共叔段謀反時,鄭伯才能堂而皇之地將其擊殺。現在他們的報紙《東林風聲》的惡行沒有公之於眾,魏爺爺現在查封報紙,文武百官怎麼看,大明百姓怎麼看?不如暫時退讓,等他們倒行逆施,天顏震怒時,再給予雷霆一擊,豈不是更好。”
魏忠賢身子一震,道:“幸虧你是魏家的子孫,是幫我的,如果你走到東林黨那邊,恐怕我死無葬身之地。”
朱誠補充道:“這件事最好不要動用東廠的人,讓大理寺和順天府出麵。文官鬥文官,魏爺爺置身事外,到時候出了什麼問題也牽涉不到您的身上。”
“那這幾天的輿論怎麼辦?”
“沒事,我看了一下《東林風聲》,用語古奧,估計不是國子監畢業的人基本上是看不懂的。再說,他們的報紙隻能散播在京城內外,想寄到外麵去,恐怕千難萬難,除非通過驛站。不過驛站隻能傳遞軍事情報,送報紙,我看王在晉沒那麼大的膽子。”
“哦。”魏忠賢這才放下心來。
朱誠笑道:“不過,這張報紙倒給了我一個靈感,魏爺爺又可以為皇上增添一條財路了。”
魏忠賢的眼睛一下子亮了,抓住朱誠的手,急道:“什麼財路?”
朱誠掙脫魏忠賢的手,道:“風度,風度。魏爺爺怎麼說也是內相,怎麼一點城府都沒有。”
魏忠賢不好意思地縮回手道:“嘿嘿,皇上天天為錢糧著急,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有時難免過急了一些。好好,你快說吧,彆釣爺爺胃口了。”
“《〈邸報〉增刊》目前應該是賠錢運營,因為報紙免費派送,紙、墨、印刷都要錢,而且還要支付作者的稿費。本來我是想,等報紙成為大家生活的必須品時,由讀者付錢購買,但那還需要一段時間來培養市場。現在,我發現還可以通過廣告,大賺一筆。”
“廣告,那是什麼東西?”
朱誠翻開《東林風聲》,指著《美名遠揚》一欄,說道:“這就是廣告。”
魏忠賢看看報紙,發現這明顯是後來加印上去的。
“東林黨肯定是經費不足,才想出這一招。我們可以借用過來,怎麼說大明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是《〈邸報〉增刊》,肯定有很多人想在報紙上為他們的產品揚名,願意花這個錢。比如,我們怎麼知道北京最好吃的飯館是哪一家?原來靠口碑,現在可以靠報紙了。而且《〈邸報〉增刊》還可以把《美名遠揚》留白,讓地方鎮守太監管理,加印當地的廣告,這樣廣告就更有針對性,可以賺更多的錢了。”
魏忠賢是個聰明人,一點就透,道:“好,我這就進宮去,把這個喜訊報告給皇上。朱誠,我很忙,就不留你吃飯了。”
朱誠歎道:“唉,想不到這個點子連頓飯也換不來,真可憐……”
“以後請你吃多少頓都可以,就怕你的小肚子裝不下……”
魏忠賢的笑罵聲從院子外麵飄來,看來他還真是個雷厲風行的人。
(上一大章哦,求推薦、求收藏,方陽在這裡先謝謝了。)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