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誠脖子上的是懷寧公主。”
文東來恍然大悟。兩人趕緊向自己一係的人使眼色,提醒他們不要輕舉妄動。
朱由誠是兩大學院——大明行政學院、大明軍事學院的司業,可以說是許多從兩院畢業的大臣的老師,老師有錯,學生雖然看出來了,但不能當殿明指,隻能私底下交流,一時間竟無人再舉報這件事。
不過,總有搞不清狀況的人。曾經被朱由誠當殿折斷手指的禦史孫之獬心裡一直記恨這件事,憋著勁找他報仇呢。
他見大家似乎都忘了這件事,跳出來說道:“皇上,昔年太祖高皇帝時,穎國公傅友德之子傅讓君前失儀,傅友德斬子謝君。如今,朱由誠帶子上殿,理應將在孩子摔死在金殿上,以此謝罪。”
說完,孫之獬陰惻惻地一笑。太祖成法,這是大明君臣繞不過去的一道準則。把太祖時期的先例祭出,朱由誠不死也得脫層皮。
不過金殿上的大臣都以看死人的眼睛看著孫之獬。天啟皇帝子嗣艱難。好不容易得了個女兒,當真是愛如拱璧,你居然攛掇朱由誠摔死公主,是不是想滅門九族啊。也有沒有看出朱由誠脖子上的小女孩是公主的,都覺得孫之獬為人陰險毒辣,連那麼可愛的小女孩都想害死。情不自禁地和他拉開了距離。
孫之獬見自己被大臣們孤立,也不害怕,心中甚至有一點悲壯的感覺,覺得自己是個直臣、孤臣。
朱由誠突然吟道:“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
文東來拊掌叫絕,道:“好詩好詩。聽聞狀元郎在滄州平叛,應當是個殺伐果決的將軍。想不到,朱大人心中百轉千回。也有憐子柔情。特彆是最後一句‘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說的是百獸之王的老虎,也時常回頭看凝視幼虎,和當年解學士在《虎視眾彪圖》上的題詩好有一比呀。我記得解學士的詩是這樣的,‘虎為百獸尊,誰敢觸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
明成祖朱棣與太子朱高熾有隔閡,成祖有意廢長立幼,解縉借著為《虎視眾彪圖》題字的時機。委婉進諫,化解父子矛盾。
文東來引用這個典故的是暗示孫之獬。朱由誠肩上的小孩地位尊貴無比,讓他趕緊退下來,或可保得一命。
孫之獬不解其意,反而怪他打斷自己的話。不過此時是攻擊朱由誠的良機,不宜再樹強敵。
孫之獬上前一步道:“朱由誠的孩子怎麼能比太子呢,而且當年仁宗昭皇帝(明仁宗朱高熾)為太子時。並無失儀之處。朱由誠,你還是摔死孩子,向皇上謝罪吧。”
朱由誠暴怒,剛才已經用一首詩回答他了,怎麼這家夥還死纏著不放啊。
朱由誠怒道:“你叫什麼名字?”
“孫之獬。怎麼。你還敢打我嗎?來呀,夠膽子就打我呀。”
朱由誠把孩子從脖子上拿下,遞到身邊的魏忠賢懷裡,然後便衝了上去,也不多話,一拳就打了過去。
孫之獬是個文臣,哪裡擋得住朱由誠的鐵拳,隻一拳就被打得口鼻噴血,倒地不起。
朱由誠冷笑一聲,道:“現在你知道答案了嗎?我敢打你,而且敢狠狠地打你。像你這樣數典忘祖,殘害大明未來花朵的惡徒,來一個,我打一個,來兩個,我打一雙。”
朱由誠暴打孫之獬其實有兩個原因,其一是孫之獬意圖謀害自己的乾女兒,對於意圖傷害自己親人的惡棍,朱由誠從來都不會心慈手軟。另一個不為人知的原因是,曆史上的孫之獬是推動剃發易服的漢奸,沒有他,或許建奴還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悍然強令天下漢人留那個惡心的豬尾巴。每每讀到曆史書上的記載,朱由誠都氣得咬牙切齒,現在這漢奸就在眼前,那還不打個夠本哪。
打完漢奸,朱由誠回身抱起小丫頭,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小丫頭離開朱由誠溫暖的懷抱,正想哭,可是瞬間又回來,咯咯地笑了起來。
天啟皇帝讚道:“當年關羽溫酒斬華雄,酒尚溫時,華雄人頭已經落地。今有帶子朱郎,子未哭時,敵人已倒地不起。”
天啟皇帝覺得自己失言,忙補充道:“孫之獬是自己請朱由誠打他的,大家聽得分明,因此,朱由誠雖然行為激烈,卻也是應邀而為。朕會下旨申斥他的,大家就不要再糾結於這件事,還是抓緊議一議彆的事情吧。”
還有什麼說的,皇上的意思是孫之獬咎由自取,這件事到此為止。雖然也有個彆官員與孫之獬有舊,但看看現場的情形,也不敢為他出頭。
但孫之獬的黴還沒倒完,敢公開陷害皇上的女兒,魏忠賢會饒過他嗎?散朝後,一群東廠番子很客氣地請他去東廠做客,陪同前往的還有他的老婆和孩子。一家人受儘酷刑,死於東廠監獄,這也算是為曆史上的他贖罪吧。(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ps:(感謝訂閱的書友,順便滾鍵盤求推薦,求月票。本周單更,因為我要為春節存稿。讀友們總不希望,作者君在合家歡樂的時候還和老奴置氣吧。因為奴兒哈蚩老不自然死亡,朱由誠決定送他一程)
...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