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3齊國興_三國大教皇_线上阅读小说网 

403齊國興(1 / 1)

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隨著蔡琰極具說服力的奏疏浮出水麵。兗州更名齊州一事隨之板上釘釘。

很多明眼人透過這件事看出些許門道。。曆史上兗州這片區域有過很多名稱。為什麼教主不將兗州改成其他名字。而是讓其餘齊國同名。一提到齊國便先讓人想到齊王。

顯然。教主這是在為自立為王做準備啊。

想到這兒。滿朝文武想法各異。舉手歡慶者有之。為劉氏大漢江山未來擔憂者亦有之。

彆的人如何作想。欒奕懶得去管。他現在在教區已是隻手遮天。百姓對他無不對他馬首是瞻。誰人反對必會陷入雲雲眾口的聲討之中。第一時間更新

隻不過他不希望看到的是。身邊那些最信任的人因此事反對自己。站到自己的對立麵。

於是。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他先後將時任徐州刺史關羽、並州都督趙雲、平遼將軍黃忠、青州刺史呂布、冀州刺史荀彧等人招入濟南。這幾位都是曆史上出了名的忠義之士。所以必須提前探探他們的口風。

他們都是聰明人。透過建立齊州一事也看出了欒奕接下來的打算。

在這方麵。無論是身為欒奕結義兄長的關羽也好。趙雲、黃忠這些追隨欒奕十餘年的將領也罷。都對他的為人很是了解。更多更快章節請到。親身目睹他愛民如子的行為後。大為感動。

同時。與欒奕朝夕相處那麼多年。他們的思維在聖母教和欒奕親身影響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天地君親師”的傳統思維已經從他們的骨子裡移除。轉而明白了天下之大有德者居之的真諦。過去的大漢在經曆過桓靈二帝之後。讓他們失望透頂。桓帝在位時屢次三番對欒奕的迫害更讓他們寒心。他們愈發清楚。隻有欒奕才能讓百姓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隻有讓欒奕站得更高才能實現真正的天下太平。

所以。在當聽了欒奕的問話之後。非但沒有人反對。反倒直言支持欒奕乾脆建立齊國。第一時間更新矯詔自封齊王。

見眾人語調一致。欒奕遂既長出一口氣。如今外事安寧。河北大局已定。烏丸戰敗。塞外胡人自此對教會深為恐懼;內事有序。朝中教內文武為他馬首是瞻。時機已到。是該實現他籌謀已久計劃的時候了。

聖元十年二月底。教區各地陸續出現奇事。二月二十二。有齊州漁民在黃河中捕到一隻五尺多長。一百多斤重的大鱉。這麼大的鱉不但河邊的漁民彆說沒見過。就是村裡的長輩也沒聽說過。更讓人嘖嘖稱奇的是。鱉背上的紋理間。竟模模糊糊露著兩行字。村裡讀過書的娃子念到。第一時間更新左邊一行寫的是“文無第一。指點江山”;右邊一行寫得則是“武無第二。縱橫天下”。

漁民大為驚奇。遂拿此鱉找到村中飽學之士予以解析。那學子看了一陣。“指點江山”中“指點”二字通“直”和“點”也是一點一橫。大漢的山。多數都是源自東北向西南方向連縱。很像是一個撇;而大漢的江都是從西向東流。又與捺相似。結合起來。點直撇捺。正應了上句中的“文”字。

再看下半句。“武無第二。縱橫天下”。“天下”中天的下半部分與文字相仿。也是一撇一捺。“二”字橫過來。放到“文”字下麵不正是一個“齊”。第一時間更新

另外。文字顯現在鱉背上。鱉俗名王八。與王霸同音……

語句解到這裡。士子豁然開朗。興奮道:“聖母顯靈。這是在說齊國要興啊。”

既然齊國要興。新的問題又來了。齊國要興。新的齊王又是誰。答案呼之欲出。龜背上寫得好“文無第一。指點江山;武無第二。縱橫天下”。而欒奕則有著“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讚譽。兩相結合。。“教主豈不就是天命所歸的齊王。”

此事一出。迅速一傳十十傳百流傳開來。隨後更是被《聖光報》以神跡為名撰文刊載。流傳範圍進一步拓展。還加入了一定的官方性質。

各地百姓均對這樁神跡深信不疑。

無獨有偶……三月初。齊州境內因連降暴雨。雨過天晴之後有泰山村民竟在半山腰找到一座墓穴。想來。這座墓穴的墓門是被泥石流衝開的。

百姓對亡者甚是敬畏。不敢輕易造次。驚恐過後趕忙下山報官。

當地官府與教會聯合。當日進墓查探。本想重新將墓封存以為亡者在天之靈。但是在大體觀察過陵墓外體規模之後。赫然發現這座陵墓的主人非同一般。至少是個王侯。

於是。官差和神仆們在探查陵墓內設的時候格外留心。經過一番仔細檢查。透過墓室內的壁畫和文字。赫然發現這座古墓的主人不是彆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薑尚薑子牙。

眾所周知。薑子牙助武王伐紂之後。封地在齊。是曆史上第一位齊王。他塵封千年的陵寢麵世。又一次將齊國複蘇的呼聲推到了**。

與此同時。各地均有異象出現。在遙遠的冀州。農田中央有麥田一夜之間莫名其妙倒扶。居高望去。倒下麥子在麥田之中呈現出來的竟是一行文字“齊國興。欒姓王”。

像這樣的事跡。短短一月之內在教區各地紛紛上演。百姓們毫無疑問的將之與神跡聯係在一起。卻沒有想到它們其實都是欒奕為了震聲勢一手編造出來的。

所謂神鱉。乃是欒奕無意間買來的一支上百年的大王八。欒奕見其個頭甚大。頗有仙姿。便令人在其背後刻上字。連夜放生河中。第二日。“神鱉”果然被漁民撈到。

至於薑子牙墓其實是欒奕以舊做舊新近建成的。裡麵從布局到裝飾全部按照先秦風格。陪葬品則是他花高價買回來的周代古玩。所以。這樣的墓穴莫說是一般人看了。就是具備一定考古能力的專家也會以為他是薑子牙墓。

所有“神跡”中最容易達成的便是那農田裡的神諭了。更多更快章節請到。欒奕在冀州隨便選一處麥田。隨後令人連夜用高濃度鹽溶液在麥田中依據“齊國興。欒姓王”字樣結構噴灑。麥草浸入濃鹽。水分流失迅速枯萎。最終事先“麥田神諭”的效果。

……

於是。在一輪輪“神跡”煽動下。教區內從官方到民間呼籲欒奕建立齊國。自領齊王的聲音愈發高漲。

欒奕假意推脫一陣。最終“拗”不過世人眾口一致的推崇。向少帝劉協奏請改齊州為齊國。並封他為齊王。

少帝比誰都要清楚。欒奕改兗州為齊州乃是奪權路上的第一步。第二步便是當下自領齊王。再向前一步便是大漢江山的儘頭。他自然不想應允欒奕的請求。可是眼下。刀雖沒有架在脖子上。但是皇宮從內到外全是欒奕的人。由不得他拒絕。隻能乖乖準奏。

然而。在欒奕稱王的路上。也有不少反對者。欒奕的嶽父。太常蔡邕首當其衝。值得慶幸的是。知道此事乃是大勢所趨。所以反對態度並不激烈。既沒有上門訓斥欒奕讓他下不來台。也沒有做出任何阻撓稱王進程之事。隻是找到欒奕。語氣低沉的表示。自己年紀大了。想要告老還鄉回陳留去。

蔡邕作為當朝名士。海內仰望。門下學子遍天下。他若是辭官。其過去的門生必然聯想到師尊乃是因看不慣欒奕稱王而離開朝廷。從而引來非議。影響朝廷穩定。欒奕自然不能讓他如此輕易致仕。便拉著蔡琰前往蔡府規勸。卻是連番規勸無果。

見老人家態度實在堅決。欒奕很是無奈。思量半天決定劍走偏鋒……他知道修史乃是蔡邕此生最大的宏願。決定提議蔡邕辭官之後再發揮一下餘熱。主筆撰寫從光武中興到現在二百餘年的曆史。蔡邕一旦應下。雖然不在肩負官名。卻仍在為朝廷辦事。如此一來辭官形成的負麵影響也就不複存在。

果不其然。蔡邕一聽欒奕出資助他修史立刻提起興致。他意味深長的問欒奕。“讓為父修史。子奇不怕為父把你寫成陰謀奪位的逆臣嗎。”

欒奕笑了笑。“如果讓那些偏幫與我的人修史。寫出來的曆史都是美化修飾過的繡花枕頭。不是真正的曆史;如果讓那些憎恨與我的人編纂史書。書寫出來的文字都是憤世嫉俗的惡語。也與史實大相徑庭。與其那樣。還不如讓您來寫。我相信。由您編纂的史書可以向世人詮釋一段真實的過往。同時。為了保證史書公正。我絕對不會打擾嶽丈大人修書。更不會提出任何意見、建議。在此。我向聖母宣誓。有生之年甚至不會看書稿一眼。一切是非對錯。交由後人決斷。”

蔡邕為之一震。遂既放下心來。“好吧。這事老夫應下了。”

欒奕安置好蔡邕之後。又相繼安撫了朝內一應遺老。太尉楊彪亦提出告老還鄉的請求。隻不過他跟蔡邕不同。並非以致仕要挾欒奕。而是現年六十八歲的他。實在是乾不動了。

欒奕在感歎時間飛逝之餘。準許楊彪辭去太尉之職。卻沒有準許他辭掉軍師大學堂祭酒之位。在隨後的談話中。欒奕要求他。在身體情況允許的情況下。儘可能到學堂裡跟學生們講講課。以便為未來培育更多堪當大任的良將。

本書首發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


最新小说: 嫂子,我真是神帝 我演個九千歲,你們說我真閹了? 天眼鑒寶:古玩奇行 鎮天神祖 我靠避凶天賦苟道長生 血之孫吳 讓你當特工,你成特高課課長了? 民國從小混混開始無法無天 軍工廠風雲往事 鑒寶:從廢品站撿漏億元古畫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