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佛經,玄碧仙王又目望莊無道手中的那張圖卷,微微頷首,卻並不怎麼重視:“這件寶物,隻能說是還算不錯,用來換取吞天螺,無法你有些虧了。”
虧了?這是鴻蒙之寶,怎麼會虧了?
莊無道卻隻覺不可思議,太上滅度真經到手之事,他從來就未想過,要隱瞞玄碧與玄明等人,
也未施展過任何的幻術法門,更不曾有過以法力掩飾的念頭。
可這二位,難道說還未察覺到此圖的真相?
說來之前,他就已發覺周圍幾人,似乎是淡定的過了頭。
果然下一刻,就隻聽那玄明也一聲笑道:“虧倒是不虧,那吞天螺在他手中也無用處。倒是那無量真佛既然取得了吞天螺,那也就是準備代承你與鯤天元始的因果,這筆交易,倒也核算。”
莊無道僅僅凝眉,忖道這難道是那無量真佛的法術法門?可這位已經遠去,難道還能殘留到現在不成?
“這是太上滅度真經——”
莊無道話語一噎,未曾說玩就知自己這句言語,並無用處。
這定是知見障!能見能聞,而不能知!
此時此刻,哪怕他拿著這太上滅度真經,在這兩位的麵前再怎麼顯擺,都無用處。
除非是那無量真佛,解開了這門術法。
這使莊無道隻覺匪夷所思,那位無量真佛,竟是如此之強!
這就是半步混元,一方佛祖的威能麼?
半步混元與大羅仙王,隻差半個位階,就有如此巨大的差距,
那麼明目張膽的,在玄碧仙王麵前施展知見障,可偏偏後者卻半點異樣都不能察覺。
可又覺不對,玄碧仙王是戰力直追混元道祖的存在,所以離塵,才有了小祖庭之稱。
二人的法力差距,不可能相差太遠。
微一凝眉,莊無道就止住了念頭,將那卷佛經與圖卷,都全數收起,他根本就不知該如何破解此法,毫無頭緒,也就隻能將此事,暫時壓下再說。
那無量真佛看來目的不純,自己日後需得小心防範——
※※※※
這位佛祖離去,前路就陡然通暢了開來。玄碧仙王雖覺那位佛祖來的古怪,卻並未放在心上。
吞天鯨這件寶物,既然那元始魔主都願親自下場搶奪,那麼此物對那位混元道祖而言,或者真有大用也未可知。
無量真佛親自出來換取,舉動倒也不算太出奇。
莊無道卻是首先尋到了洛輕雲,結果讓他無語的是。這位曾經的道祖,玉皇元君,也同樣不能察覺到這太上滅度真經的存在。
隨後莊無道,又擔心那卷《增一阿含經》,也被那無量真佛做了手腳。隨後一段時間,都在仔細參研這本經文。
結果沒查到什麼問題,莊無道反倒是從這本佛經中,尋到了斬善念的法門。
離塵的《靈玄三問經》,亦是助人斬三屍之法。不過當惡念斬出之後,莊無道再修持此經,卻覺是力不從心,總覺得缺了些什麼,並不完滿,沒可能斬殺‘善念’。
而這《增一阿含經》,就正可補其不足。
“唯有貪心今得解脫,如有垢器,後除其垢。如是我聞,淨心貪等所染,名有貪等,後還解脫。聖教亦說心本性淨,有時客塵煩惱所染。唔,有些意思——”
莊無道潛心研悟,頗有種前路開朗之感。
心性本淨,佛門以為,心意的本質,從其初始,就一直是光明和清淨的。但是因為主觀的偏見滲入並遮蔽了它,心意的光明就暫時暗淡下來了,也使得世間隨之黑暗了。
意謂心清淨、寧靜的本性是主,情緒是客。
自己常生善念,可那真的是善麼?隻是自己主觀的以為。也就是說,自己要斬殺善念,就是恢複自己原初時的光明與清淨——
這又讓莊無道,想起了世間儒生中,流傳的一些文字——無善無惡者心之體,有善有惡者心之用,知善知惡是良知。
感悟其中玄理,隱隱然,前方有一條光明道途,赫然已經展現了莊無道的眼前。
隻是他此時,卻又生出了猶豫,自己真要以斬三屍之法證道麼?
這一步他如真踏出去,就很難逆轉。
斬惡念,乃是當年不得已的權宜之計。可當這善屍斬出,就必需斬自我,才能得證那混元大道——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