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診:四天前,患者於參加學校組織的野炊燒烤活動,在吃了不潔食物後,出現發熱,腹痛,腹瀉,無嘔吐,惡寒,全身乏力,無咳嗽,咳痰,無尿急,尿痛,與患者同時進餐的同學,有不少出現類似症狀,但是,其他學生經過治療後,逐漸康複出院。”
“現患者症狀,神清,精神疲倦,發熱,汗出,惡寒,口乾,全身乏力,腹痛,腹瀉,小便色黃,納差。檢查:舌象:舌紅苔黃膩。脈象:脈滑數。中醫辯證:此因患者飲食不潔,加上下午氣候炎熱,熱氣既盛,濕氣亦重,熱氣下逼,地濕上蒸,熱氣和濕氣相結合,形成熱濕病邪。發熱,惡寒為衛,舌紅,苔黃膩為氣分濕熱,為衛氣同病之證。診斷為熱濕,濕熱內阻,衛氣同病證。治法:芳香辛散,宣化表裡濕邪。”
葉晨寫完這些時候,問道:“你那天在哪玩,是不是在猛烈太陽地下玩?”
其實,像現在的情況,已經進入到中秋,甚至深秋季節,大白天的時候,太陽還是很猛,平均氣溫在三十多攝氏度都有可能。晚上的時候,卻是出現明顯涼意了,晝夜溫差變化還是很大。
而這位女生的情況,葉晨可以判斷出,她除了吃了不潔食物,比如,那些還沒有烤熟的食物,出現腸胃不適,然後她和其他學生,在太陽猛烈地下玩水,自然出現剛剛葉晨辯證的那種情況。
“我記得當初是在崇明島邊沙灘那裡玩水,當時是覺得被太陽曬得有些暈。”那位女生說道。
“如果是這樣,那就不錯了。”葉晨說道。
他繼續在那張病曆上寫到:“處方:葛根20克,黃連10克,甘草6克,藿香10克,木香10克,杏仁10克,飛滑石20克,白蔻仁10克,竹葉10克,厚樸10克,生苡仁20克,半夏10克。5劑,水煎服,每日1劑。”
葉晨寫完後,再交給一旁的餘少華看。
至於這四位學生其他醫生看得病曆,餘少華已經看了,現在再看葉晨短時間內開的病曆,覺得其他中醫生在這方麵和葉晨的差距。
其他人同樣會是覺得很奇怪,明明這四位學生,在同一天,同一個地點,同一件事,出現肚子不舒服。
但是,為什麼葉晨給這四人開的藥方都不同呢?
這自然是和這四人的體質不同,以及這四人出現暴瀉後,具體表現的症狀不同,所以,開的藥方不同。
如果是在西醫上,針對這種情況,都歸為出現食物中毒,開的西藥,打得吊瓶都是一樣。
至於效果如何,很明顯,一部分其他學生,已經康複好了,剩下這四人是最嚴重的,已經有四天了還是沒有好起來。
所以,有些時候,在中醫上,無論是什麼情況,隻要是真正做到中醫辯證,那就有能將患者的病給治好。
現在那位女護士將這四人的病曆急忙拿出去,過去給四人拿藥,然後分彆煎藥送過來。
現在葉晨和安妮過來看望這些學生,順便出手治療。至於效果,葉晨知道,這四人今天吃了藥,今晚或者明天也就好起來。
“兩天後,我會再來給你們進行複診,再看看效果如何。”葉晨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