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目前這種營養狀態,月經量肯定稀少,有些患者這種營養狀態還會閉經。”楊平判斷說。
如果是這樣,那麼CA199的指標升高應該是經期的一個反應,而不是什麼腫瘤引起的升高,對未來的手術也沒有什麼影響,這樣楊平就放心。
從外科大樓出來,剛好在外科研究所的大門口,楊平碰到蔡護士長,護士長扭傷腳,還打了石膏,但是她是個工作狂,不願意休假,於是拄著拐杖上班,但是住著拐杖不方便通勤,科裡的醫生護士都很忙,沒誰願意幫忙,隻有夏書,他是新來的,事情沒那麼多。
護士長住在醫院附近的小區,於是夏書每天用輪椅推她通勤。
科室的宋子墨、徐誌良都看過護士長的傷情,他們說確實傷得很嚴重,但是石膏打幾天就行,關鍵拐杖得住一個月,完全恢複差不多三個月。
要不是護士長平時體質可以,踝關節肯定腫得很厲害,但是現在腫脹不是很明顯。
護士長很是著急,這咋辦呢,科室現在這麼忙,休假不太可能。
當時楊平去了帝都,守家的宋子墨是代理科室主任,他說這個時候休假不太合適,希望護士長能夠以大局為重,帶病堅持上班,但是必須派一個人專門接送護士長通勤。
宋子墨問了一圈,希望找個護士來執行這麼艱巨的任務,但是護士都搖頭,都抽不出時間,這些沒良心的家夥,關鍵時候一個個全掉鏈子。
沒辦法,宋子墨隻好跟夏書說:“夏醫生,這件事隻能麻煩你,放心,科室會記住你的貢獻。”
夏書說,這事輕鬆,不談什麼貢獻不貢獻,舉手之勞,護士長就住在對麵,開車反而不方便,隻要有個輪椅,他每天推護士長上下班。
宋子墨拍拍夏書的肩膀:“夏醫生,還是你覺悟高,我代表科室感謝你。”
這樣夏書就開始用每天上下班用輪椅推著護士長通勤,剛剛從病區推出來的輪椅有點軌跡不良,夏書想換一個輪椅,於是找門診護士弄了一個新一點的輪椅。
楊平跟護士長聊幾句,夏書從一樓門診已經推出輪椅,他看到楊平立刻打招呼:“教授還沒下班?”
""剛剛去普外科看一個病人,現在回科室放衣服下班。”楊平說。
夏書還挺細心的,小心翼翼地扶著護士長坐到輪椅上,然後辭彆楊平,十分賣力地推著輪椅往一街之隔的護士長家裡趕。
有時候真的奇怪,平時護士長是那種職場氣質拉滿的禦姐,現在隻是扭傷踝關節而已,怎麼嬌滴滴地像個小姑娘。
——
回到科室的辦公室,楊平休息一會,他進入係統空間實驗室看看。
係統空間的實驗依然在進行,自從係統規則升級後跟以前不一樣。
按照以前的規則,楊平從係統空間出來,係統空間的一切停止在那一刻,楊平再次進入空間後,係統空間將從停止的時刻重新開始。
而現在不一樣,現在楊平即使出了係統空間,實驗繼續會進行,而且裡麵的時間進度會按比例推進,比現實的時間的快很多。
這樣係統空間的實驗與楊平現實活動可以平行進行,這樣有優點,也有缺點,優點是兩不耽誤,缺點是楊平一旦離開,裡麵的實驗如果出錯就會一直錯下去,總之各有優缺點。
這次楊平進入係統空間發現,有一個以腫瘤細胞作為培養對象的細胞庫,居然絕大多數細胞已經死亡。
這個細胞庫是楊平辛辛苦苦建立的,一直用於觀察腫瘤細胞在分裂過程中的表現,可是沒想到一下沒留意,就死亡這麼多,目前看來,細胞死亡的速度還在加快,這個細胞庫基本上不能用,隻能另起爐灶。
這就像一個養殖戶辛辛苦苦從兩隻豬發家,將養殖場豬的頭數變成幾百幾千,但是突然一天,一場豬瘟讓養豬場躺了一大片死豬,此時養殖戶的心情如何,此時楊平的心情就差不多。
好在為了以防萬一,楊平還保留了一些種子細胞,當時這些細胞都是從思思的身上取下來的,實驗室所用的所有腫瘤細胞都是來源於思思的身上的腫瘤細胞。
這隻是一個意外而已,楊平對著細胞陷入了沉思,突然腦海靈光一閃。
這些都是腫瘤細胞,大部分細胞突然死亡,對自己的乾細胞實驗是一種打擊,但是對於腫瘤的研究不是好事嗎?
任何的腫瘤的研究最終目的不就是置腫瘤細胞於死地嗎?想到這裡,楊平腦海立刻有一個新的想法。
這些死亡的腫瘤細胞不是廢棄的垃圾,而是寶貝,正好可以新立一個課題,專門研究這些細胞的死亡原因,說不定能夠找到一些治療腫瘤的新方法。
其實在醫學領域,將某項機製研究清楚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隻要真正能夠研究一項,足以衝擊諾貝爾獎。
其中有一屆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得主就是研究辣椒為什麼會辣,辣椒為什麼會辣?這是大家都明白的事情,但是其中的機製,為什麼會這樣,從科學的角度弄清楚就是一件難事。
兩位美國科學家研究吃辣椒會感覺到辣居然獲得諾貝爾獎,那天天品嘗各種味道的吃貨們不擠爆諾貝爾領獎台?
其實說說容易,做起來可沒那麼簡單。
這兩位科學家是從深層次,非常深的層次,從比細胞還深的分子層麵,揭示為什麼吃辣椒會辣嘴巴和菊花,這不光是辣的問題,還有痛的問題,他們從分子層麵清楚明白地解釋人為什麼會有痛感,從而從分子層麵揭示人類痛感傳遞的機製,這樣才能獲得諾貝爾獎。
細胞的死亡,本來看起來是很簡單的事情,但是上升到這種嚴肅科學的層麵,絕非想象的簡簡單單。
首先,細胞的死亡可以分為兩大類,調節性死亡和意外死亡,這跟人類的自然死亡和意外死亡差不多,而這兩種死亡方式加起來有11種,這11種死亡方式有些有中文翻譯,比如細胞凋亡,鐵死亡,氧死亡,有些連中文翻譯都沒有,隻能使用英語名詞。
要研究這些腫瘤細胞的死因,首先要弄清楚它們究竟是哪種死因,接著要從分子層麵弄清楚它們死亡的原因、過程等等,這還不行,你還得把這些用科學的語言說得明明白白。
楊平覺得廢物利用,在係統空間立一個新課題,研究這些細胞的死亡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