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書父親的手術已經做完,手術是楊平親自主刀,術式是腹腔鏡下胃大部分切除和區域淋巴結清掃,整個手術幾乎沒有出什麼血,所以術後恢複肯定是很快的。
手術本身會給人人帶來創傷,會乾擾人的內環境。微創手術的優勢就是對人體的創傷小,對人體的內環境乾擾也小,這樣術後恢複就快。
胃癌早期雖然隻是一個小小的「潰瘍」,但是難免有癌細胞往周圍擴散或者往淋巴結擴散,為了消滅這些零星的暫時不成規模的「邪惡種子」,所以手術不僅僅是切除小小的「潰瘍」,而是將包括潰瘍的大部分胃切掉,並且將周圍的區域淋巴結切掉。
為了穩妥起見,楊平在術中將切除的淋巴結送到病理科做冰凍切片,讓溫儒正找找是否有癌細胞,幸運的是,在周圍的淋巴結裡沒有找到癌細胞。
夏書父親手術的時候,護士長騰出時間一直陪著夏書的母親在家屬等候區等待,陪老人家聊聊天,以免老太太擔心。
做完夏書父親的手術,楊平還需要做好多台手術,後麵接台的幾個患者都是腦乾腫瘤手術。
這些患者很多是帝都魔都的神經外科專家推薦過來的,還有很多國外的,腦乾手術是真正的神經外科巔峰手術,能夠開展的醫院不多,即使能夠開展的醫院,開展的手術種類也不多,這是手術性質決定的,因為很多腦乾腫瘤在現有的外科技術條件下根本沒法手術。
拇指大小的腦乾是人的生命中樞,掌控心跳、呼吸和運動等十分關鍵的功能,如果腦是CPU,那麼腦乾是CPU的核心區域。
而腦乾延髓更是神經細胞高度密集的區域,其內含有心跳、呼吸、消化等基本生命中樞。
延髓解剖關係複雜、位置深,如果要切除延髓部位的腫瘤,手術入路穿過顱骨後,需要避開顱底動脈、靜脈竇、顱神經、進入腦乾需要從神經元細胞團的安全縫隙進入,不能損傷神經元細胞,所以手術難度很高。
術中操作稍有不慎,患者就可能出現心跳呼吸異常,術中心跳呼吸停止或者術後無法自主呼吸、長期昏迷或植物狀態。
如果腫瘤在延髓的神經核團內部,手術風險更高,幾乎沒有醫生敢做,因為在切開神經核團的時候肯定會損傷神經元細胞,再加上有些腫瘤呈侵襲性生長,沒有明確的邊界,這種延髓腫瘤沒人敢碰。
如果腦乾曾經是外科禁區,那麼延髓是禁區中的禁區,近年來隨著腦乾解剖研究的深入、顯微手術的進步以及神經電生理技術和神經係統導航技術的發展,使其延髓手術成為可能,但是也隻是可能,隻是一部分符合條件的延髓腫瘤才可以手術。
楊平也一直在研究腦乾手術,積累了很多腦乾的解剖、功能、手術入路、手術方式等外科基礎方麵的研究,他準備發一些論文,或者編輯一部專著,隻是目前他覺得積累的病例還不夠多,研究還不是很成熟,所以論文一直壓著沒有發。…。。
但是自從楊平主刀馮天成教授的手術後,圈內的人都知道楊平擅長腦乾手術,一旦遇到無可奈何的病例,很多專家都會給患者指一條路:你去三博外科研究所看看吧,看看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他們在研究這個。
在楊平的指導下,宋子墨和徐誌良也已經開始獨立主刀腦乾手術,一些超高難度手術還隻有楊平可以做,比如位於延髓涉及神經核團的彌漫性腦膠質瘤,宋子墨和徐誌良暫時不能主刀,即使這樣,宋子墨和徐誌良也是世界頂級的腦乾手術醫生。
楊平繼續主刀其他幾個患者的手術,夏書和其他醫生一起將父親送回病房,他父親是全麻,已經蘇醒。
送到病房,待其他醫生走後,夏書和母親在床邊陪著父親,
護士長怕夏書著急健忘,交代一些事情,然後又安慰老太太,也去忙自己的。
「阿書呀!這姑娘是誰呀,我看這姑娘就不錯,人長得漂亮長得高,又溫柔懂事,要是能給我做媳婦就好了。」夏書的母親對護士長特彆滿意,兒子三十歲還沒老婆,要是能夠娶個這樣的老婆那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
夏書臉紅地說:「你彆亂說,這是我們護士長。」
「哪裡規定不能娶護士長做老婆?這姑娘結婚沒?「夏書老娘也是個乾練的老太太。
夏書也是服了這老娘,為了娶媳婦不擇手段,看見漂亮姑娘就想給自己做兒媳婦。
「你小聲點,讓人家聽到多難為情。」夏書立刻提醒老娘。
夏書的母親說:「你就是膽子小,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這姑娘一看就沒結婚,人又好,長得這麼標誌,還是同事,你怎麼不膽子大點。」
老娘這一番話讓夏書很無語,平時催婚就算了,這個時候老娘還不忘記催婚,他生怕不小心讓護士長聽到,那多難堪。
不過護士長這人真的很好,這次多虧她幫忙,而且這段時間護士長的腿受傷,夏書天天接送她,心裡萌生一種說不出的感覺,怎麼說呢,好像一天沒見到她,心裡就有點空,總想看到她,和她說說話。
「你中午想吃什麼,我去訂餐。」夏書問母親。
夏書母親笑道:「護士長姑娘已經訂餐了,現在才問我吃什麼。」
——
手術比較多,傍晚的時候手術才全部結束。
楊平回到科室,看到一個大胖子正拉著小五在聊什麼,見到楊平,大胖子立刻客氣地打招呼說:「楊醫生,你好,我是魏大年!」
魏大年?
楊平想了想,名字很熟悉。
哦!兩百公斤的大胖子魏大年,二十多歲做手術還像個孩子一樣哭,然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像哄孩子一樣哄他,楊平想起來了,原來是他。
這家夥的ATP5F1D基因存在突變,動不動就乳酸中毒,不過運氣比較好,每次發病都在醫院附近,能夠得到及時的搶救。…。。
後來楊平給他做了基因檢測,還給他做了一張發作周期表,讓他按照發作周期表生活,危險時段不外出,呆在家裡,反正他家裡也住在醫院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