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平從神經內科回來後,心裡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這個病例怎麼看都怪怪的。
這麼明顯的中樞神經感染症狀,怎麼檢查結果看不到什麼生化上麵的異常,腦脊液也找不到病原體,這有點不符合診斷邏輯。
即使是罕見的阿米巴腦膜炎,隻要抓住症狀,能夠想到這個病,將腦脊液圖片放顯微鏡下一看,找到原蟲,立即可以下診斷,但是現在幾次腦脊液居然沒有找到原蟲蟲體。
如果說現在的症狀是中樞神經感染症狀,那麼他最初的發病的症狀更像遺傳性癲癇的發作,而且他的癲癇發作與他姥爺那邊的患者發作症狀很相似,這又是遺傳病的顯著特征,但是遺傳譜係又是Y染色體遺傳,將他排除在外。
抓住症狀的時候,證據又出問題。
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哪裡沒有弄清楚呢?
會不會是兩種疾病迭加在一起呢?
一般來說,在醫學的診斷上遵循一元論:用一種疾病來解釋患者的所有症狀。
其實一元論的底層邏輯是概率論,因為兩種疾病迭加在一起的概率比一種疾病要低很多,所以一元優先,強調用一元論來思考診斷。
但一元論既然底層邏輯是概率問題,那就不是絕對的,概率少的事情不是完全不發生,這個患者的疾病會不會是兩種疾病迭加在一起?而兩種疾病因為某種原因導致證據表現出現反常?
既然是疑難雜症,就應該突破常規思維,用非常規思維來思考,既然一元論遇到困難的時候,不妨用二元論甚至多元論來解決問題。
如果這樣,這個問題就好解釋了,兩種疾病迭加在一起,而且兩種疾病背後都出現了某種少見的乾擾因素,這種乾擾因素可能是同一種因素,也可能不是同一種因素,究竟是什麼,現在沒辦法弄清楚。
暫時也不需要弄清楚,隻需要將兩種迭加在一起的疾病弄清楚就行。
楊平立即打電話給徐主任:在進行基因檢測的同時,繼續取腦脊液找病原體,他覺得兩種疾病混合在一起,而且存在感染因素。
對這個觀點,徐主任也是深受啟發,豁然開朗,如果用二元論來解釋這個病例,診斷在思路上沒有那麼被動。
反正那邊已經展開經驗性治療,楊平暫時放下這件事,他去看看思思、寧玗、羅進,他們是目前K病毒的實驗性治療誌願者。
他們三個都恢複得不錯,腫瘤細胞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清除,按照這種治療效果,經過兩到三次治療,他們身上的腫瘤細胞可以清除乾淨,這種治療效果隻有細胞治療針對特定的血液腫瘤的治療才能達到。
試驗團隊對這種新治療的信心更加充足,幾個實驗室的團隊乾勁十足,希望快點能完成三期臨床試驗,這可是他們第一個上市的生物製劑,成就感自然爆棚。
寧琪原本以為弟弟又需要一次生死劫,沒想到治療這麼輕鬆,住院幾天,掛一瓶“吊針”,問題就得到解決,她對楊平的這些黑科技更加有興趣,準備繼續提高對楊平的科研基金的捐助力度。
在腫瘤的治療方麵,楊平終於取得了突破,這是繼空間導向基因之後第二個重大科研成功,這個成功也是具備世界級的。
不過他知道,現在這種K病毒能夠治療的腫瘤有限,也隻有兩三種,他現在要考慮對這種K病毒如何進行拓展,如何讓它對什麼腫瘤敏感,需要對這種腫瘤細胞進行完善的研究,然後在K病毒上裝上相應的模塊,技術十分複雜,需要大量的試驗進行驗證。
——
這兩天比較忙,楊平需要給思思、寧玗和羅進安排第二次K病毒治療,楊平沒有時間關注那個神經內科的患者。
會診後的第三天,徐主任打來電話,患者開始出現高熱,最高燒到39.5攝氏度,現在已經陷入昏迷。
徐主任很是為難,經驗性治療究竟是否繼續,萬一出問題,最後患者出現生命危險,在沒有足夠證據的情況下這樣治療,很容易惹上麻煩。
所以其實醫生也有戰略能力的差異,高明的醫生能夠在戰略上把握正確的方向,而普通醫生處理患者毫無戰略規劃。
楊平再次將這個小男孩的病曆調出來,他要重新研究這個病例,大致梳理一下整個過程。
患兒童永謙,男,14歲,無明顯誘因出現抽搐一天入院,入院後發作數次抽搐。
今天開始發熱,最高體溫達39.5℃,伴頭痛、頭暈,突發昏迷,伴抽搐數次,每次持續12分鐘,表現為四肢強直,呼之不應,伴小便失禁。
最近的一次體格檢查:體溫39.5℃,呼吸48次/min,心率98次/min,血壓90/62&nmHg,淺昏迷狀,四肢末梢涼,皮膚呈花紋狀,呼之不應,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約&nm,雙側對光反射靈敏,四肢呈強直狀,全身無皮疹。患者頸軟,無抵抗,呼吸困難,可見吸氣三凹征,淺表淋巴結未捫及腫大,口唇無發紺,咽充血,雙側扁桃體不大,雙肺呼吸音粗,雙肺可聞及乾囉音,心音有力,律齊,無雜音,腹平軟,肝脾無腫大,腸鳴音正常,四肢肌力肌張力高,導尿管通暢。
實驗室檢查結果楊平也瀏覽了一遍:白細胞12.60×109/L;紅細胞4.62×1012/L;血紅蛋白125.00g/L;血小板:187.00×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89.70%;淋巴細胞百分比2.90%;單核細胞百分比7.30%;紅細胞沉降率18&nm/1h;凝血酶原時間15.4s;凝血酶原標準化比值1.38;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19.6s;凝血酶時間11.5s;丙氨酸氨基轉移酶12U/L;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21U/L;AST/ALT比值1.62;總膽紅素17.0μmol/L;直接膽紅素7.9μmol/L;間接膽紅素9.6μmol/L;總蛋白67.8g/L;白蛋白42.5g/L;球蛋白25.3&nmol/L;鈉132.0&nmol/L;肌酸激酶640U/L;肌酸激酶同工酶30U/L;乳酸脫氫酶340U/L。
影像學檢查:CT(腦平掃)提示腦回稍增寬,腦溝稍變窄,考慮腦水腫可能。磁共振成像(腦平掃+腦磁敏感成像)提示右側頂葉腦溝T2液體衰減反轉恢複序列稍高信號影,結合病史考慮腦膜炎改變可能。
綜合這些檢查結果,楊平現在完全可以自己的判斷是對的,遺傳性疾病怎麼會發燒呢?所以他還是存在感染性疾病,隻是暫時沒有找到病原體。
當時這種中樞神經感染症狀不典型,處於起病狀態,所以容易被癲癇發作掩蓋,現在中樞神經感染症狀已經十分明顯,即使沒有病原體證據,也可以憑借臨床症狀下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