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顯而易見的事。連觀眾都覺得是“當紅歌手和新人捆綁銷售”,這點道理,作為促成合作的人,不可能不清楚。
把樂隊介紹過來的周防鬱雄清楚,verillion那邊派來的那個馬場俊一代表也明白。至於岩橋慎一自己,更是知道,這場合作會給ands帶來巨大的關注。
顯而易見的一件事是,織田哲郎是verillion的作曲家,而正在製作的合作單曲,也是織田哲郎的曲子。
以大黑摩紀如今的名氣和人氣,單曲還沒有完成製作,訂單就已經源源不斷,銷量絕不會差。
從表麵上來看,這是大黑摩紀和她的綠葉的一張單曲,大眾多半也會這麼認為。
但實際上,這支樂隊隻要借著這張單曲的熱度,再發行織田哲郎作曲的唱片,自然而然,就把投入到這張單曲上麵的關注度,拉到了他們的那一邊。也就是說,這次合作,相當於是這支新人樂隊有了一首熱門單曲。
這三個青年,倘若能夠抓住這次的機會,趁好這陣風,自然是前路寬廣。
而ands能夠乘著這陣風起飛,這件事也讓岩橋慎一樂見其成。
要想讓樂隊時代的熱度能夠延續更久,最需要的就是源源不斷推出的新鮮樂隊。無論這支樂隊是由自己推出的,還是對手推出的,隻要有當紅的樂隊在第一線,隻要有新人樂隊能夠進入第一線,就能留住大眾對樂隊這一形式的關注度。
為著長遠考慮,門戶之彆是最不值得一提的,百花齊放才是應當樂見的。
ands的三個青年,顯然是受到長戶大幸的包裝。帥哥主唱、再搭配以踏實可靠的樂手擔任綠葉,這是顯而易見的“樂隊偶像化”的包裝手法。不過,單曲製作期間,岩橋慎一和樂隊接觸幾次,覺得這三個青年並不是腦袋空空,隻聽憑公司安排的那種草包。
有自己的想法,卻要做聽任擺布的工作,這使得三個青年身上,發散著一絲因身不由己而產生的、微妙的痛苦之感。
尤其是那個叫上杉升的主唱,那張英俊而又桀驁的臉,因為那絲身不由己的痛苦,顯得格外動人,比之單純的、意氣風發的帥哥主唱,看著更為美麗。
然而,這份因為痛苦而帶來的魅力,實際上是危險且脆弱的。
倘若這三個青年始終保持忍耐,被公司擺布,那就必須要壓抑自己的真正想法,直到無法再忍耐這份痛苦,並走向毀滅。
但假如他們放棄了自己的想法,自甘成為被公司擺布的棋子,或是隻剩下些平庸的可有可無的想法,那麼,那一絲因為痛苦而帶來的魅力也就無影無蹤,這支樂隊就會徹底淪為表演樂隊,和每一支無能的三流樂隊都沒什麼兩樣。
當岩橋慎一考慮到這些,不禁在心裡琢磨,樂隊這樣的現狀,說不定正是長戶大幸所期待的。要不是這三個青年有理想有抱負,長戶大幸還選不中他們。
業界每年開張的製作公司多得是,能開張十年、並且有了唱片公司的,少得掰著手指頭都能數清楚。雖說有過因為以貌取人把大黑摩紀放走了的前科,但長戶大幸能做到今天這個程度,當然是有他的兩把刷子在的。
隻不過,長戶大幸的刷子,刷不到相貌平平的人。
跟長戶大幸之前打過的交道、或是長戶大幸對他有意見之類的,這些都無所謂,反正塑料業界,長戶大幸就算再討厭他,現在nzo跟verillion也在友好合作。
但是,跟大黑摩紀合作的新人樂隊,是這麼三個青年,這讓岩橋慎一在一開始合作的時候,就對他們格外留意幾分。
隻不過,這三個青年,麵對他的時候,也是一樣的客氣疏離,仿佛天生的不善言辭、帶人害羞。但他隱隱約約,覺察到三個青年對他的排斥。
岩橋慎一好奇這支彆扭的樂隊,但好奇歸好奇,既然覺察到了被他們排斥,也就止步於公事公辦。
難得的一次合作,岩橋慎一並不打算迅速完成單曲的錄製,然後結束製作,等待著單曲發行、兩邊再合力完成宣傳工作,而是把這次合作當作是一次音樂上的交流。
如果隻是錄製一張單曲,那麼,工作量少得可憐。
但如果是把這張單曲作為合作交流的橋梁,就慢工出細活。不停製作,不停推翻。推翻以後,還有可能覺得上一個更好,再去找回來——就成了大工程。
好在,總製作人是他,節奏掌握在他手裡,隻要能在決定好的單曲發行日之前製作完成交付印刷,這期間他再怎麼折騰,都在製作人的權限之內。
何況,這種做法不是他故意給歌手們找茬,連歌手自己都沉迷於此。
織田哲郎對這支曲子上心,主動去參加商談會,岩橋慎一就詢問他對曲子製作的意見,製作開始以後,每次如果在錄音室見到,也都跟他暢聊對音樂製作的想法。
一方麵,是好奇這個天才作曲家對於音樂製作有什麼見解。另一方麵,也是在為邀請織田哲郎來參加nzo舉辦的甄選會做準備。
他們兩個聊起來,隻要大黑摩紀在場,沒多久就跟著加入進來。一個是欣賞她的朋友,另一個是支持她的製作人,本來就性格開朗隨意的大黑摩紀,在錄音室裡更是放鬆。
合作期間,在錄音室裡跟拍的攝影師,不知拍下多少張他們圍在一起聊天的場景畫麵。到時候,肯定也會把這些畫麵一番剪輯,做成宣傳視頻。
休息的時候,ands的三個青年,總是待在不遠處的角落裡,像三個聽話乖巧的學生仔似的坐在那裡,看上去是在認真傾聽。作為新人樂隊來說,在當紅歌手和名製作人麵前,這樣的表現正常不過,就算被拍下來放出去,也沒什麼所謂。
不過,岩橋慎一雖然放棄了去接近這三個青年,但在談論公事的時候,也按照他一向對待音樂人的態度,去詢問三個青年的想法和意見,在製作期間,也聽取他們的看法。
製作期間,這張單曲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編曲和重唱,岩橋慎一也邀請這三個青年參加意見,完成他們想要的版本。
這些事,對岩橋慎一來說,是一視同仁的公事公辦。
然而,就在這個公事公辦的過程裡,三個青年原本表現出的那種疏離,以及對於岩橋慎一的那一絲排斥的態度,卻慢慢軟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