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一家人達成了約定,冰箱裡的隻給自家人吃,況且有儲藏間了,剩餘再多也能儲存起來,丁點不浪費。
彆說羊呀麅子的分發出去,就是豬、雞鴨鵝等等全部分出去也沒事,他們每天有新鮮的三斤五花肉、一斤半排骨、兩隻豬蹄、整隻的本地老母雞,還有燒好的紅燒仔雞、啤酒鴨、紅燒肉燉鮑魚、糖醋排骨、紅燜豬蹄,再加上鹵牛肉!
有這些食材在,完全夠他們一家人吃了呀。
而且每天還有六個醬雞蛋,十二個新鮮雞蛋供應,加上各類新鮮蔬菜和水果、奶製品,省去了養豬養牛養雞鴨以及種菜種果樹的種種繁瑣事情!
不占場地,乾淨又整潔。
不過,食物和錢財一樣,誰會嫌多呢?
身為華國人士的種菜基因,那是深刻在骨子裡的,隻要有條件有機會,一定要將整個山水間種上各種食材養上各種動物,堅決不浪費任何一塊土地!
她不當無良隻會畫大餅外加空頭許諾的人。
在山水間辛苦勞作的打工人,做著最苦最累農活的人一定要吃飽才行,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在莊子裡囤滿足夠的糧食和食材,剩下的就能賣掉掙銀子啦。
而建造好的山水間,則會是好山——山上各類適應北方氣候的水果樹木、可以吃的花草及藥材;
好水——水裡養魚,水麵養鴨,還有各種水產品:茭白菱角蓮藕雞頭米啥的,她要把冰箱裡沒備上的食材通通一網打儘。
如此,便是好風景啦。
溫暖暖眼中的好風景是一切以實用為準則!
嗚嗚,不能怪她沒有品味、興趣不高雅,原本她也是一個覺得彆墅莊子之類就應該拿來種花的附庸者。
後來的她發現她還是年輕了,經曆的少!
跟著老一輩囤貨囤物資,土地拿來種菜養吃的才最實用。
尤其來到這兒後,經曆旱災,看到眾多沒食物沒水的災民,更加堅定了這個信念,她改變不了外麵的人,但屬於她的莊子還是得管好的。
廣積糧高築牆,在遇上天災或者人禍時,有足夠強大的應對能力。
食物和存款,是最讓人安心的存在。
~
當一頭頭或風乾或熏乾或醃製的麅子和羊搬到厚實的大木桌上,被趙天明手起刀落快穩準均勻的剁小分發下去時,連領取的婦人都在替主家心疼!
這可全是肉啊,賣的話能得多少銀錢?真就這樣白白的給她們吃。
配嗎?
可看夫人在一旁笑意點點的看著,一點心疼難受的表情都沒有放,仿佛眼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拿著麻袋裝好肉的婦人不願離開,小心翼翼的挪到夫人麵前,鼓起勇氣開口:
“夫人,您家若有洗衣裳的粗活,儘管找我,我洗衣裳特彆乾淨。”
夫人家連個下人都沒有,每天洗菜做飯,要是再洗一家五口人的衣裳該有多累?夫人和她們不一樣,她們皮糙肉厚打小洗習慣了,多洗幾件那是順手的事!
一旦有人開了個頭,剩下的人像是都被充滿了勇氣似的,排隊的上前推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