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顧餘生暗自規劃未來如何利用時間修煉之時,他感應到三道身影正朝他所在走來,來人正是蒼渺,姬歲還有薑風,在三人身後,更有他村的族長暗自等候。
顧餘生走到崖外路岔口與三人相見,不免一陣寒暄,又與他村的族長再次見麵,這些族長親自前來,自是感激他贈送糧種之事,其餘繁瑣,諸如要各村供奉於他等等,皆被顧餘生拒絕。
眾人見顧餘生連番婉拒好意,一時之間變得誠惶誠恐。
蒼渺這時站出來,對顧餘生一揖到地,一臉誠懇道:“顧先生,你是祖上應言之人,按理說我們不該有所奢求,隻是四季輪轉,族人漸漸凋零,還請顧先生再教我們七十三村的孩童們識一些字,不勝感激。”
“是啊……顧先生,還請幫幫我們,留點希望給下一代……”
這些族長紛紛朝顧餘生叩跪,顧餘生本想拒絕,可他冥冥中感覺到此番拒絕或許會給洞天之人帶來絕望,加上人間塵緣未斬,又從顯兆秘藏之中傳承了諸多聖人典籍,於是點頭道:“每隔些時日,晚輩會在村裡書院教孩子們認識一些字,也會抽空將一些書籍抄錄下來,以供他們以後閱讀。”
“謝謝顧先生,謝謝顧先生!”
眾多族村老人聞言大喜,又要對顧餘生行叩大禮,又連忙喚來各村孩童,前來拜師。
此間場景,倒讓顧餘生再一次在腦海裡浮現出在時光逆旅裡的記憶。
“既然諸位將學童都來了,不如就從現在開始授課吧。”
顧餘生壓就地坐在一塊光滑的石頭邊,取來溪水中的石頭,看著麵前那一張張稚嫩的麵孔,以及他們身上的繒布麻衣,神思恍惚,竟有一種故地重遊之感。
“今日初學,我教大家學寫一個字……”
顧餘生用鵝卵石在石壁上寫出一個‘人’字,字跡不如落炭在案上清晰,但絲毫不影響稚童們的學習之心,那些族內的老人也就地而坐,全場靜謐無聲。
“此為人,人者,道之啟也……”
呼!
一陣清風吹拂,夾雜著麥浪稻香的風吹動少年們的頭發,他們的眼睛如溪水一樣明澈無暇。
風吹過顧餘生的青色長衫,坐於石畔的他,光照身而影正,斑斕的樹林和光同塵,深穀百鳥棲息,巋然不動。
顧餘生又在石頭上寫一個“天”字。
“天,道之動也……”
顧餘生的聲音在深穀回響,風過,天空雲叢風起,七彩霞光在天際飄蕩,宛若俯瞰人間的滄桑之像。
“地,道之靜也……”
顧餘生在石頭上留下‘人’,‘天’,‘地’三個字,以手握石為筆教稚童寫字,又一遍遍教讀,朗朗之聲在回響,洞天世界,空穀悠悠。
風雲之變,萬物之長,如雨露潤物細無聲。
少年專注於教,未曾發現從現實世界透照進洞天的光一直落在他身上,洞天的風行雲起,如同世界的締造者,以人道遵從的法則不斷完善。
旁聽的蒼渺,姬歲,薑風等老族人雖也識字,也懂得教稚童識字,然而他們真正想要的,就是為後輩子孫啟智,開智慧後,就能抵消大道之殘缺施加在他們身上的詛咒……
山外山,天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