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點了好菜,把菜單交我過目,我掃一眼,點點頭。
史廳介紹道:“張馳先生是茶葉世家,他祖上是晚清時代的上州首富。著名的茶商。”
“哦,張耀廷先生。”
張馳吃了一驚:“你知道?”
“對,我來上州之後,第一件事就買了一本《上州地方誌》,裡麵有介紹你祖上的專門章節。”
“對對。”
“難怪你對茶葉這麼熟悉,原來家學淵源。你祖上那是一等一的人物。百年難出一個的商業奇才。”
明白忙問張馳:“你祖輩是上州首富,商業奇才?”
張馳隻微微點頭。我知道,這種事跡由彆人來介紹比較好。便說:“耀庭先生出身貧寒,替當時的一個茶商打工,有一次,他和主人押運三船茶葉去武漢。結果狂風暴雨,隻差沒沉船了,茶葉全被雨淋濕。
主人大哭,這上等茶葉全廢了。
獨獨耀庭先生有獨到的眼光,給主人獻了一計,這廢茶葉還大賺了一把。”
史廳、亦書雖然知道張耀庭先生的曆史,卻不知道這些細節,也一齊傾身來聽。
明白問:“製好了的茶葉淋濕了,怎麼能大賺一把呢?”
我說:“船到漢口碼頭,漢口是晚清時代最大的茶葉交易中心,號稱‘東方威尼斯。各國商人雲集於此,采購中國茶葉。”
明白插話:“外國沒有茶葉嗎?”
我瞟了他一眼:“這個等會說。先說耀庭先生向主人獻的計。船到漢口後,先把這些濕茶葉送到主人在漢口租的倉庫。
等茶葉入了倉庫後,就等著出太陽,五天後,大太陽出來了,耀庭先生就叫工人把濕茶葉放在地坪裡翻曬。一邊又要主人派人去找了一家大裁縫店,采購了一批花洋布,製成枕頭。
結果一個月後,彆人賣茶葉,耀庭先生賣‘茶枕’。茶葉中添加了一些香料,睡起來柔軟適中,又香噴噴的,加上枕頭麵料是花色各異的花洋布,推出來就搶購一空。”
除了張馳外,史廳、亦書、明白三人一齊擊掌,這個說:“確實思維超前。”那個說:“有想法的人,總能變廢為寶。”
張馳感到十分自豪,加了一句:“除了香料,他還加了些中藥,可以說是今天這些藥枕的鼻祖。中藥對外國人來說,十分神奇,外國人也紛紛購買。”
明白還是一根筋,問道:“外國沒有茶葉嗎?”
我說:“這個請張大師說說。”
我當然知道這曆史,史廳和亦書懂一點,但詳情也不了解,所以都催張馳說一說這方麵的情況。
張馳說:“外國沒有茶葉,西方人在明朝之前,很少喝茶。他們壓根兒不知道樹葉七揉八烤之後,會變成一種飲品。
他們對中國印象最深的就是瓷器,所以他們用瓷器的發音來代指中國——切蘭音譯)。
茶葉在大清時期受到西方人的追捧。當時正值西方文藝複興,莎士比亞歌劇,音樂聚會,文學沙龍……凡是跟文化搭點邊的大行其道。來自中國的茶文化也成了一種時尚。
後來,各國就來中國采購。這時,一個英國植物學家就來到了切蘭,他是來偷學中國人是如何種茶和製茶的。名字我忘記了。”
這時,菜已上桌,我乜了他一眼,他站起來,說:“各位領導請入席。”
大家依次入席,史廳被我推坐上首,我與張馳左右分坐在史廳旁邊,明白坐我下首,亦書坐張馳下首。
大家都不喝酒,說現在查得嚴,明白說:“喝奶還是蘋果醋?”
大家說:“喝奶。”
大家圍繞著茶葉,邊吃邊談。
張馳在努力回憶,說:“名字有確實忘記了。”
我提醒道:“福敦。“
張馳看了我一眼:“呀,原來你知道啊。”
我笑笑:“喜歡看些閒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