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在早上召開,一切處理好後,就到了晚上。
這時,莽村的流水席開始了。
省委書記孫玉山,京都巡視組,京都地質局,市委班子一把手,同桌吃飯。
不想太過吵鬨,吃飯地點就定在強盛果業的廠房。
飯桌上,高啟強局促的坐在座位上,跟王晨相鄰。
而在王晨身旁的就是孟德海,然後是李康時四人,至於其他人,沒資格上這張桌子。
飯桌上,大家其樂融融,對於這果子是怎麼種的,怎麼賣的,為什麼賣給國外,不賣給國內這些敏感話題,統統不談。
甚至強盛果業以後的發展,也沒有人詢問。仿佛就是吃頓便飯一般。
當然,這都是表麵和平。
其實,暗地裡,已經在報紙登刊,確認資金流向時,有實力能力的,就明白這一切都是安靜吃飯的青年王晨。
能坐在這張桌子前吃飯的人,哪個沒有大局觀。哪個不懂生活百態。
王晨,孟德海、李康時,包括孫玉山,如此大張旗鼓的宣揚,就是在向外界釋放信號,京海擎天產業出現,但是隻能留在京海。
信號釋放出去,能不能守得住,能守多久,就看各自手段了。
大佬在暗自博弈,王晨就是安靜吃飯,提杯就乾,多餘話一句不說。
在他對麵,一個五十多歲的男人,剛毅挺拔,卻帶著一股書卷氣,看向王晨時,滿是慈愛跟讚歎。
對方叫劉翰珹,國防大學在位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樣也是王晨的恩師。
王晨想過任何人會來,卻唯獨沒有想到劉翰珹會來。
因為在王晨的印象中,對方隻負責教書育人,從不參加除學術外的任何活動,性情古怪且不合群,跟自己當初一個樣。
如今,派係大佬沒有開口,劉翰珹也沒有當麵認徒,這就把王晨夾在中間。
亮明身份,這種場合明顯不是暢談師徒感情的時候,還會在接下來的角逐中陷入被動。
不理會,少不了一個忘恩負義的名聲。
等場麵話說完,孫玉山向人介紹王晨。
這時,王晨在飯桌上說出了第一句話。
他將酒杯倒滿,起身來到劉翰珹身旁,雙手握杯,恭恭敬敬的跟劉翰珹說:“老師。”
孫玉山及臨江本土人,紛紛臉色一變,很快恢複自然。
京都人臉色一喜,劉翰珹頷首,提杯在手,說:“王晨,原本你回家鄉發展,我還有些憂慮,當然...我不是說家鄉不好,隻不過你是我最得意的學生,如今看你能深紮基層,我很欣慰,學校聽了你的事跡,校領導都很高興。”
劉翰珹的一番話,讓眾人了解到兩人的師生情,不快的情緒消散大半。
出門在外,名聲比什麼都重要,如果這第一句話,不是上劉翰珹麵前敬酒,以後也彆想在圈內混了。
隻不過,這杯酒不便宜呀。
當麵表態,如果不拿出點實際利益,怎麼對得起母校的栽培。
陽謀與陰謀不同,除了硬接外,彆無他法。
王晨輕碰杯底,一飲而儘,“老師,既然來了,就去學生家小住幾天,學生還有很多問題想跟老師請教。”
有什麼事,私下說,咱們商量著臉,千萬彆再飯桌上開口,不然到時候,大家都難堪。
意思收到,自然就是敘舊,又聊了兩句,王晨回到座位,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
熱烈的氣氛迎來一個小插曲,本以為會一笑而過,可作為實際主角的王晨,跟兩方都產生聯係,大家心思各異,客套時,難免帶著三分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