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是曆經了三朝努力,才將西北疆域的一些弱勢遊牧民族收攏其中的,隻留下難馴化,經常起死回生的羌族、契丹、吐蕃幾族,北胡便是對他們的統稱。
後來大魏要統一南邊的齊薑兩國,但因為那邊的地形複雜,山林茂密,打仗多以攻城戰為主。
弩炮、拋石車的使用及製作技術便因此得到提升,火攻技術,即以各種易於燃燒的油脂油膏,或者浸透油脂的各種物品為燃料的攻城手段也隨之誕生。
大魏軍中的裝備主要分護具和武器兩大類。護具包括頭鍪、腹膊、衣鉀、腹膊、戰靴、鎖子甲等,武器則包括槍、棑、箭、刀、劍、陌刀、解結錐、斧等。
製作這些軍備,所需要的材料不止有金屬木材,還有皮革。
都是需要花錢的玩意兒,打造、維修,一年至少耗費十三萬貫錢,大魏再有錢,也經不起長年累月這麼耗啊!況且還不提軍隊一年的口糧,合一起一年得要三十萬貫錢了。
而如今兩百年過去,大魏的國庫雖說還沒到空空如也,但那其實也窮得差不多了。
省錢!
如何節約成本給國庫省錢!
那真的是讓每個真心為大魏辦事官員經常頭禿的問題了。
工部因為要管理建築、後勤、水利、製造等,經常會麵臨經費不足的問題,裴知是個乾實事的人,跟自己有關的工作,他總要將問題問到底。
裴知:“時下匠人多用平地築爐和豎爐冶鐵,工部門下的匠人,用的是兩座並列的高爐爐基……聞陛下言,殿下說我們如今的法子,是在煉鋼?”
魏鈺:“啊,這個啊,對!就是煉鋼,炒鋼法嘛。”
裴知:“炒鋼法?”
魏鈺:“是啊,由礦石冶煉成生鐵、然後再由生鐵煉製成鋼,冶煉過程不斷攪拌,不就像是炒菜一樣?這不是炒鋼法是什麼。”
說的挺有道理的啊。
工部幾個大人齊齊點頭。
裴知若有所思,“煉鋼法,這描繪,倒是十分貼切,那殿下可還有其他的法子?”
從前學的冶鐵曆史嘛,了解過的誰不知道還有一個灌鋼法。
魏鈺微笑:“當然,灌鋼法嘍。”
裴老大人眼睛一亮,連忙詢問,“何為灌鋼法?”
“這個簡單,就是先把生鐵和熟鐵按一定比例配合,然後共同加熱至生鐵熔化,在直接灌入熟鐵中去,熟鐵由於生鐵浸入而增碳……”
講到自己的專業點,魏鈺就是一陣侃侃而談,全然不顧在場的人聽不聽得懂。
魏皇默默看著,擱在桌案上的手敲了又敲,眼睜睜瞅著裴知幾人從激動到迷茫,又從困惑到愁眉不展。
魏皇心裡高興了。
看吧,果然聽不懂的不止他一個人。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