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畫麵,在棚子前已經出現過無數次了。
時不時的,就會有不明白的人為城中人,“那坐在棚裡的公子是何人?他為何要這般做?”
每到這時,城中人就回他們。
“那公子啊,是從京都來的,國子監祭酒家的常公子,原來是來咱們宜州養鵝的,可結果聽說咱們邊城流民多後,體恤咱們不易,便自發要為朝廷分憂呢,是個大好人。”
湖州。
這個大商賈彙集的地方,原本還算風平浪靜,但在半年多前來了兩個年輕人後,大商賈們便各個都開始昏頭了。
年輕人們相貌堂堂,能說會道,從京都而來懷揣巨財,隻為找誌同道合之人一道出海賺錢。
消息一被放出,早有意向的大商賈們便紛紛登門商討。
然後,不過兩月,人選確定,計劃製好,各人各方開始為出海做準備。
而誰來做領頭人,大商賈們甚至連競爭都未有,便紛紛讓給了那兩位年輕人來決定。
堪稱昏庸。
為什麼不爭呢?
因為大商賈們有腦子。
從京都而來,懷揣巨財,多智近妖,身邊護衛秩序嚴密,大張旗鼓要籌辦船隊,連報紙都有宣揚,試問這樣的人背後若跟朝廷不掛鉤,那還有什麼掛鉤的?
在所有人都還不敢身先士卒的情況下,既然人家能光明正大帶著他們發財,那還挑剔什麼呢?
跟著乾就好了啊!
所以造船,招人,彙集物資,儘快做好就能儘快出海,儘快發財了。
幽州。
十三邊城外,屬於互市的規模早已顯露雛形。
在明文條例與雙方守衛的保護下,幽州與北胡人民在試探之中,都各自漸漸邁出了步伐,開始在互市進行交易。
北胡人民有肉有奶有獸皮,這些東西擺在互市,總是格外受大魏百姓歡迎,尤其是知道了如何去奶腥法子的人,提著熱乎乎的羊奶桶賣給幽州人民時,總能收獲無數好評。
而幽州人民甚至都不用挑,但凡是他們大魏獨有的各種好物,北胡就沒人不要的。
互市成立幾個月,消息就迅速傳遍了北胡各個部落,甚至就連遠方的西岐都知曉了。
西岐甚至還派人走陸地過來,隻為親眼看一看互市模樣。
互市建立短短幾個月,親眼看見邊關變化的衛城是感慨的。
他覺得自己輸了。
當初與賢王殿下定下的約定,根本就用不了三年,隻單單眼下的一切變化,但凡是心有所悟的,都會明白賢王的真正意圖。
衛城知道是自己短視了。
原來想要收服北胡,其實並不需要刀劍相向。
馴化,其實也是一種手段。
即便這場馴化也許需要數十年。
但,能有這種和平穩定不流血便能收服北胡的法子,即便是數十年,哪怕是上百年,衛城也知道自己定是心甘情願的!
所以書上說的兵不刃血,原來都是真的。
賢王遠見,是他遠所不及也。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