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絲綢之路
成了太子,就得搬到東宮去。
魏鈺對於搬宮一事沒有啥意見,反正他就光棍一個,除了小十,就是他庫房裡的各種寶貝們需要注意。
再說搬宮也好,節省他上朝下朝的時間。
畢竟東宮就在宮內,可比在宮外的賢王府好。
而魏鈺成了太子後,魏皇叫他批奏章也變成了光明正大的事。
甚至於在朝堂上,魏皇更是經常叫魏鈺發表看法,對他所提意見,更是無有不應的。
於是不出幾日,百官們就又明白了。
他們陛下這是早就看好了太子,並且十分看重啊。
瞧瞧太子這進退有度的表現,以前人躲著還看不出來,如今成了太子,這姿態立刻就不一樣了,這章法,這態度,很明顯就是得了陛下私下教導的呀!
惹不起惹不起。
前有各地百姓自發慶祝,後有皇帝儲君雙相掩護,群臣們這會算是徹底死心了。
民心帝心皆握在手,太子地位堅不可摧,所以還爭什麼呢?
大家都洗洗睡了吧。
魏鈺最近在琢磨搞個“絲綢之路”的事。
也不是單純的陸地絲綢貿易,就是想要建立起一個大魏與大宛,乃至更遠一點國度的貿易來往。
貿易是新事物流通的最好方式。
魏鈺想要新物種,想要他心心念念的玉米,紅薯,土豆等,就不能光指望出海。
海陸空三種交通方式,他現在是指望不上空運了,而海運還不知結果,但陸運卻是最靠譜的。
新物種不知何時能找到,搞個“絲綢之路”聯通一下大陸的東西兩邊,幸許就能通過南來北往的商人,找到一些他想要的呢?
總得兩頭下注不是?
促成魏鈺有這一想法的,是在他成了太子沒多久後,大宛那邊又派了人過來拜訪。
要知道距離大宛第一次過來,中間相距也沒幾年,能這麼快又過來,隻能說明大宛對大魏的看重。
畢竟立在荒漠中的大宛窮嗖嗖的,什麼也不如大魏發達,在與大魏交好後能得到不少好處,來一次就能收獲一次,怎麼算這都是筆不虧本的買賣。
當然了,對於大宛這種淺顯的心思,大魏這邊是不可能白白給人占便宜的。
國與國之間的往來,光靠心善是不可能的,總得有好處才能長久。
魏皇是個有想法的,不說叫大宛也稱臣納貢了,至少得簽訂一個條約。
畢竟大宛太遠,即便他們稱臣了,大魏這邊暫時也管不到,還不如簽訂個條約,叫後麵的貿易能順利展開。
魏鈺對他爹的想法挺看好的。
不愧是做皇帝的人,思想上天然就帶著股老資本的味道了。
乾啥都想叫人稱臣納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