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魏鈺時不時坑他四哥一把,叫對方花一花小金庫裡的錢,免得生鏽,估計他四哥的錢都能抵得上國庫了。
四皇子喜歡做生意賺錢,不拘泥何種方式,對於朝堂上的事,他也就對個戶部還感興趣。
戶部花錢的地方多,錢用到何處,四皇子不說全都清楚,但至少能清楚一半。
朝廷到處不是在翻修,就是在新建,缺錢是一回事,最要緊的還是缺人。
在魏鈺還沒聲張的時候,四皇子就已經將主意打到了彆國的人身上。
不是缺人嗎?
自己人不夠,那就把彆國的人吸引過來好了啊!
多大的事兒啊。
朝廷不好大張旗鼓搶人,但底下的百姓們自發推薦、走人,這就不好上升到國家朝堂上了吧?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是你們自己管理國家沒本事,百姓們按捺不住要跑,這也是很正常的事啊。
總不能因著這點小事,就不顧百姓死活吧?
那看來你們也不是個好的君主,百姓跑了確實沒錯。
這兩年大梁確實跑了不少人去大魏,尤其是靠近邊關的那些郡縣,好些個都是舉村跑的。
這叫梁皇很氣惱。
但氣惱沒用,該跑的還是要跑,邊境線那麼長,不可能每處都麵麵俱到,想走的是留不住的。
要說從源頭上拿捏住那些宣傳大魏好的行商,也不現實。
第一個是人家又沒犯錯,用什麼理由抓人?
因為他們在大梁說了大魏好?
可人家就是大魏人啊!
說幾句家鄉好有錯?
第二是大魏行商們這些年確實給大梁財政添加了不少稅收,給大梁帶來了不少利國利民的好物,改善了大梁百姓的生活那是實打實的。
凡事都有利有弊,總不能光看壞的不看好的吧?
梁皇是很惱大魏不講武德,用這種無恥手段引誘他們大梁人,但他更氣惱的其實還是大梁這些年居然沒幾個能自立自強的!
什麼肥皂、玻璃、望遠鏡的,總跟在大魏背後拾人牙慧算怎麼一回事?他們大梁就不能先一步造出大魏沒有的嗎!
還有這都多久了,之前派去大魏的那批人到底上哪兒去了?
柳家那小兒帶人去了大魏這些年,怎的傳回來的消息越來越少,越來越慢了!
這是叛變了?!
梁皇在心裡斟酌起了柳文州的不靠譜,計劃著再派人去大魏打探,殊不知柳文州早就被困在小山村裡上著九九六的學,已經好些年不見生麵孔了。
而梁皇這些年收到的傳信,也全都不是柳文州寫的,全都是那群留在京都被繁華迷眼的小夥伴自己造的。
嗯……入了研究院的人沒音信不要緊,他們首先得保證隊形不亂,不就是寫信回陛下進度嗎,好說,每天在報紙上摘抄幾段了就行!
他們還要跟著隔壁小孩一起學課本內容,實在沒空理會大梁那邊的事。
至於其他的,等到啥時柳公子回來了再說吧。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