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縣令抬頭看了看他們:“彆那麼緊張,我就和大家一樣是普通人,考取功名前,我也和你們一樣,春耕秋收都會下地乾活。”
“縣令大人,你以前也要下地乾活?”
“我也是農家的孩子,自然是需要乾活的,隻是我爹娘為了不影響我讀書,很少讓我下地,不過我還是喜歡下地的時候,可以偷懶不用看書。”田縣令還露出一個調皮的表情。
百姓們看著他這個樣子都笑了起來,田縣令好像也和他們差不多,並沒有他們想的那麼難以接近。
秦嬌奴和曹樂天兩人互相看了看,好像大家沒有那麼怕田縣令了,還挺樂意和他聊天。
兩人拿著鐮刀下地,和大家一起收割這稻子。
連著幾天,田縣令都和百姓在一起乾活,吃飯的時候,還會跑到百姓家蹭吃的,百姓家有什麼,他就吃什麼,一點都沒有官架子。
南平村的百姓對他更加地愛戴,這麼好的官是他們的福氣。
晾曬之後就是稱重了,但是脫粒的時候,也是按照每畝的產量裝袋,分彆晾曬的。
現在隻需要把裝有一畝地稻子的麻袋拿出來稱重,就能知道今年秋收大家總共的收益是多少了。
南平村的百姓都來到了晾曬場,盧鎮長也來了,一起來的還有其他幾個鎮子的鎮長,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典史,來記錄和見證。
這提前秋收的稻子,他們是沒見過的,更何況是增產的。
劉大根他們拿來了稱稻子的杆秤給抬了出來,調試好之後,就開始稱第一畝地的產量。
第一個稱的是南平村的一戶百姓,他們家也是種的秦嬌奴的稻種,現在緊張得相互握緊了手。
“孩子爹,你說會有多少?”
“我,我也不知道,不過一定會比去年多。”
劉大根稱完一袋報了一袋的數字,一直到麻袋上寫的名字和數字換了,才停下來:“這是一畝地的產量。”說完有些期待地看向秦嬌奴。
秦嬌奴這邊的記錄是湯文耀來計算的,劉大根說完,他這邊已經有了準確的數字:“文耀,這一畝地是多少?”
“六百七十九斤。”
“嘶!”在場的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而跟著縣令他們來的典史,也飛快地計算著剛剛報的數字,得到的結果和湯文耀的相同。
除了盧鎮長之外,其他人都不淡定了,一個個目光灼灼地看向田縣令。
這熱切的目光差點把田縣令給點著了,他朝著幾人擺擺手,讓他們安靜地看著:“繼續。”
劉大根現在心裡都是喜悅,附近的村民都快激動得暈過去了,他們做夢也沒想到,他們有一天的糧食產量會翻倍。
這一天,大家都沒有吃飯,隻想快點知道畝產最高的是多少。
隨著天色暗了下來,南平村今年秋收的收成已經全部統計完成,畝產最高八百一十三斤,最少的六百零兩斤。
不管是最高的產量還是最低的產量,都已經打破了所有他們認知的最高產量。
田縣令現在激動得呼吸都有些急促了,高產的糧食要是能讓所有百姓都種植,那麼他們國家的百姓還怕吃不飽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