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後有一道後門,推開後門就能看到一片空地,再往前就是流淌著河水。
秦嬌奴看了看:“這裡應該再有一座亭子,這裡種上些樹木。”
午飯過後,秦嬌奴把村裡的百姓都召集到了一起:“今天找大家來是說學堂的事情。”
“裡長,我們村要蓋學堂嗎?”
“嗯,這個學堂怎麼蓋,夫子的脩金怎麼給,都需要問問大家的意見。”
現在村裡的百姓日子都過得很好了,都尋思著重建瓦房,至於蓋學堂的事情,他們倒是沒想過。
“裡長,你有什麼想法,不如說出來,我們大家一起商量。”
秦嬌奴看著他們的意見都一樣:“我的是,學堂每家每戶都出錢,除了修建學堂之外再買上幾畝良田,這個良田的收入來支付夫子的脩金。”
梁宏:“夫子不一定會耕種良田。”
“我的想法是,每家每戶每天輪流去打理良田。”
“這個辦法倒是不錯,不過良田要是太多了,打理起來也是比較麻煩的。”
秦嬌奴和曹樂天打聽過,一個夫子一個月的脩金是二兩銀子左右,還有平時的節禮之類的,算下來各種開銷大概是三十兩。
要還是隻是種植良田可能真的不太夠,所以她想到了另一種辦法:“還有一種辦法是,每斤我少給你們一個銅板,用來支付夫子的脩金,至於不夠的部分,就由我出。”
“村長,這學堂也不是你一個人的事,這是關係到我們每家每戶的,你多扣除幾個銅板都行。”
“是啊,這收益都是自家的孩子,要是以前我們沒賺錢都是這沒辦法說這話,現在我們每家都有賺錢,這錢就不能你一個人出。”
村裡人都七嘴八舌地說著,他們現在日子越過越好,自然希望家裡的孩子以後也能過得好。
秦嬌奴讓他們安靜:“那我們先說學堂的事情,每家二兩銀子,多出來的,我們購置兩三畝的良田,用於種植給夫子的口糧。”
“好,我們沒意見。”
“另外要是多的,就用給孩子們添置書本和筆墨紙硯。”
村裡百姓都點頭同意,每斤少個一兩個銅板對現在的他們來說並不太困難,所以都欣然答應。
帶著銀錢的,當場就交了錢。
印天跟著她一起出來了,專門做了一個賬本,記錄學堂的費用,每個月多出來的銀兩都會用來購置筆墨紙硯。
韓師傅本來以為快完工了,他準備來找曹樂天辭行,誰知道話還沒出口,就又收到了一張學堂的圖紙。
他一臉懵地拿著圖紙出了門,他這都快在南坪村紮根了。
隻是還沒等他研究明白圖紙,村裡的百姓也都紛紛找上他,讓他幫忙蓋房屋。
韓師傅站在村子中央,看著周圍的南平村,他來的時候,這裡隻有一間燒毀的青磚瓦房,可是轉眼,村口已經是作坊林立。
青磚瓦房的作坊也在一間間地起來,可能到他離開的時候,這裡怕是整個鎮子最富有的村子了吧!
這個時候他的徒弟背著行李找上他:“師父,我們是不是該走了?”
韓師傅看了看他,沒好氣地道:“走啥走,回去,又有活乾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