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主動發起的這一場戰爭,持續了三個月。
從五月下旬開始戰爭起,一直持續到八月下旬,戰爭結束。
經曆了正是暑熱的三個月時期,也是最艱難的一個時期。
當勝利的消息傳回京城後,整個京城沸騰了。
寧瀛接到消息後,很開心,讓人第一時間給陸府送了好消息,這場仗能勝,陸家兄弟記大功。
同時,陸東上折子請示寧瀛,是繼續往周國打,還是接受對方投降,談條件。
寧瀛當然是主張對方投降求和的。
畢竟現在東裕國的實力,還不能稱霸天下拿下周國,除了有祖訓外,還有一個原因,時機還不成熟。
其實,寧瀛也是個喜歡和平的人,不想打仗,戰爭一個月,國立衰退十年,沒有一個皇帝想打仗的。
有時候,是逼不得已。
寧瀛下了密旨,對方求和可以,三個條件,割三座城池,對東裕國稱臣國,換太子。
但是,當這個條件拿到周國時辰麵前時,周國不答應,三座城池可以,換太子也可以,唯有稱臣不行。
對方提出條件,可以把太子和六皇子廢為平民,送給東裕國做奴隸也可以,他們不要了,但是要周國稱臣不可能。
畢竟,周國是當初的主國,他們低不下這個頭。
他們也可以賠東裕國一萬匹戰馬。
陸南和陸東猜到就會是這樣,最後隻能繼續請示寧瀛的意思。
等寧瀛收到消息又是半個月後,寧瀛大筆一揮,準!
他等的就是這個條件。
周國有最好的戰馬,他早就稀罕上了。
消息再次送回邊界上,陸東再次傳周國使臣,進行受降儀式。
周國送上降書,送上太子和六皇子,還有賠償的三座城池。
陸南帶著人把太子周允和六皇子周恒押了下去看管起來,陸東帶著人前去收那三座城池。
戰爭總算是結束了。
陸南回到營帳,抬起手腕,看著成親時清清送他的護腕,用手指清清的摩挲著,低喃了一句:“清清,我快要回來了,你想我了嗎?”
等陸東那邊安置好三座城池的守城兵馬,安撫好過渡過來的百姓,重新布置好邊界的駐守兵力後,應又過去了兩個多月。
時間來到了臘月初。
陸東和陸南兄弟倆帶著兩萬兵馬回朝。
當初帶出來兩萬,這三個月的戰役,損失了八千人,基本都是損失的是遠邊界的守疆士兵。
三個月的戰役,損失八千人,可以說,這一場戰爭是東裕國曆史上損失人數占比最小的一次。
十萬人參加戰役,損失八千,損失了一成不到,其餘的都是戰力猶在的戰士。
這八千,死三千多,傷五千多,以後,這五千肯定也是再上不了戰場的。
而周國這一次出兵十二萬,損失了五萬多,損失了將近一半,可以說是損失慘重,敗北,是注定的。
不過,那五萬也不是全死了,大多是受傷。